[發明專利]一種含硼化物的碳化硅復相陶瓷纖維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81721.4 | 申請日: | 2022-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6070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剛;張浩;戈敏;水洪濤;馬忠烈;程紅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寧波眾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5/571 | 分類號: | C04B35/571;C04B35/573;C04B35/577;D01F9/10;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迎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12 | 代理人: | 錢揚保;張群峰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硼化物 碳化硅 陶瓷纖維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硼化物的碳化硅復相陶瓷纖維及其制備方法,利用聚金屬碳硅烷的活性硅氫鍵,在電子束的激發狀態下,通過與三氯化硼氣體反應,在不熔化處理過程中引入硼元素,并經過熱解脫碳、高溫燒成,從而得到含金屬硼化物的碳化硅纖維。本發明的復相陶瓷纖維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耐高溫性能,可以用作制備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增強相材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涉及陶瓷纖維及其制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含硼化物的碳化硅復相陶瓷纖維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碳化硅(SiC)纖維具有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耐腐蝕以及抗氧化等諸多優異性能,廣泛應用于化工、核能、國防、航空、航天等重要領域,是陶瓷基復合材料中最為重要的增強相材料。
1975年,日本矢島圣使(S Yijima)教授以聚碳硅烷為原料,通過先驅體轉化法制備得到SiC纖維,目前在矢島圣使教授的基礎上已經發展了三代SiC纖維。
碳化硅在1400℃以上會發生晶粒粗化,導致材料的力學性能急劇下降。為了抑制高溫下SiC的晶粒長大,提高高溫處理過程中SiC的致密程度,可以在SiC中引入鈦、鋯、鋁、硼等異質元素,其中,鈦、鋯等元素可以抑制SiC在高溫下的晶粒長大,而硼、鋁元素可以促進纖維的燒結。
日本宇部興產的Tyranno-ZMI和Tyranno ZE纖維通過聚碳硅烷與乙酰丙酮鋯反應,在SiC纖維中引入了1.0%異質元素鋯,提高纖維高溫耐溫性能。
SiC、MC、MB2(M=Ti、Zr、Hf)均為具有極高的熔點的超高溫陶瓷,具有優良的耐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SiC·MC·MB2三元陶瓷的耐溫性能優于單一相的SiC的耐溫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復相陶瓷纖維的制備方法,采用新型的陶瓷先驅體聚金屬碳硅烷,在纖維交聯階段引入硼元素,在高溫處理過程中轉化為金屬硼化物,較好地解決了現有技術的不足,具有硼元素含量可調、反應條件簡單、制備成本低等優點。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含硼化物的碳化硅復相陶瓷纖維的制備方法,聚金屬碳硅烷原絲纖維在電子束激發狀態下,利用聚金屬碳硅烷中的硅氫鍵與三氯化硼發生反應,在不熔化處理過程中引入硼元素,并在高溫處理過程中硼元素與金屬元素結合轉化為硼化物,得到含硼化物的碳化硅復相陶瓷纖維。
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聚金屬碳硅烷升溫脫泡,熔融紡絲,得到原絲纖維;
步驟(2):利用電子束在三氯化硼氣氛下對原絲纖維進行不熔化處理,得到交聯纖維;
步驟(3):對交聯纖維在氫氣/氮氣混合氣氛下進行升溫熱解,得到無機化纖維;
步驟(4):對無機化纖維在惰性氣氛下進行高溫燒成,得到復相陶瓷纖維。
其中,所述步驟(1)的具體操作為:
將先驅體聚金屬碳硅烷加入到紡絲罐中,在150~350℃下熔融并保溫脫泡處理,隨后加壓至0.1~0.8MPa進行熔融紡絲,得到直徑為10~25μm的原絲纖維。優選情況下,有機先驅體的脫泡溫度為320~350℃,紡絲壓力為0.2~0.3MPa。
其中,所述步驟(2)的具體操作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寧波眾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寧波眾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8172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