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旋風分離組件和具有其的分離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081276.1 | 申請日: | 2022-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056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1 |
| 發明(設計)人: | 韓運晴;門金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B04C5/103 | 分類號: | B04C5/103;B04C5/107;B04C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龍濤 |
| 地址: | 525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旋風 分離 組件 具有 分離器 | ||
本發明公開了旋風分離組件和具有其的分離器,涉及凈化除塵技術領域,旋風分離組件包括:殼體,殼體內部設置有螺旋通道;進風口,設置在殼體的底部和/或側壁上;第一開口,設置在殼體的側壁上;第二開口,設置在殼體的頂部;分離板,設置在螺旋通道內,分離板與第一開口相對設置,分離板用于將螺旋通道內的含塵氣流分為兩股。本發明通過在螺旋通道內設置分離板,能夠將螺旋通道內的含塵氣流分為兩股,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含塵氣流中粒徑大、質量重的塵灰從第一開口排出,粒徑小、質量輕的塵灰從第二開口排出,進而實現該旋風分離組件具有二次分離特性,以此來提高使用該旋風分離組件的分離器的分離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凈化除塵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旋風分離組件和具有其的分離器。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分離組件,如旋風分離錐體,工作原理是將含含塵氣流沿切向進入旋風分離錐體,產生高速旋轉的氣流。氣流經分離后灰塵落入底部,而潔凈空氣從錐體上部流出。當將旋風分離錐體應用在塵杯型吸塵器中時,由于旋風錐體的灰塵分離效率不高,需要頻繁更換前置于電機前的海綿或濾網,或者進行頻繁清洗,否則會被收集在海綿或濾網上的灰塵會造成堵塞,導致吸塵器吸力下降。現有技術中為了提高灰塵分離效率,通常采取多錐及多級的分離,其結構復雜,壓降損失及噪音大,制造成本大。此外,當前的旋風分離錐體內的氣流通道是單一的,不能根據氣流的清濁程度對氣流進行分別處理,分離效率不高;以及當前的旋風分離錐將含含塵氣流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進行一次性分離,不能夠利用自身的環形分離通道進行初步處理,最終實現對含塵氣流最終實現兩級分流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利用旋風分離錐自身的環形分離通道對含塵氣流進行初步處理,以及使得使用該旋風分離組件的分離器具有二次分離含塵氣流的效果。
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旋風分離組件。
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分離器。
有鑒于此,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旋風分離組件,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內部設置有螺旋通道;
進風口,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底部和/或側壁上;
第一開口,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側壁上;
第二開口,設置在所述殼體的頂部;
分離板,設置在所述螺旋通道內,所述分離板與所述第一開口相對設置,所述分離板用于將螺旋通道內的含塵氣流分為兩股。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的內部設置有柱體,所述柱體的表面與所述殼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螺旋葉片,所述殼體、柱體和螺旋葉片共同限定出所述螺旋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分離板沿所述螺旋通道的螺旋方向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分離板的兩側分別與所述螺旋通道內壁連接,在所述分離板所處區域,所述分離板與所述螺旋通道內壁限定出兩個單獨的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開口為傾斜設置,所述第一開口的傾斜方向與所述螺旋通道的旋向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分離板在所述第一開口所處弧面上的投影,能夠完全覆蓋所述第一開口。
經由上述的技術方案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公開提供了一種旋風分離組件,通過在螺旋通道內設置分離板,能夠將螺旋通道內的含塵氣流分為兩股,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由于徑向方向上靠近殼體內壁一側的氣流整體上要比靠近內側的氣流中塵灰粒徑大、質量重,通過第一開口的設置,能夠將含塵氣流中粒徑大、質量重的塵灰從第一開口排出,防止殼體內空間有限,加上氣流速度高,容易形成湍流,導致大的塵灰在湍流的裹挾下容易在徑向上內外竄動,影響除塵效率;而粒徑小和質量輕的塵灰從第二開口排出,進而實現該旋風分離組件的二次分離,提高分離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未經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8127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