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縱縫嵌塞與監測復位裝置及縱縫嵌塞復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076400.5 | 申請日: | 2022-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0867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5 |
| 發明(設計)人: | 高潮;王志偉;張志軍;于琦;于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3/02 | 分類號: | E04G23/02;E04B1/98;E04H9/02;G01C9/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康艷艷 |
| 地址: | 100038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縱縫嵌塞 監測 復位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縱縫嵌塞與監測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面板(1),所述第一面板(1)上設有多個導向座(2);
第二面板(3),與所述第一面板(1)相對設置;
絞線(4),繞設在導向座(2)上,所述絞線(4)的第一端連接有絞線端座(401),所述絞線端座(401)與所述第二面板(3)固定連接,所述絞線(4)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二面板(3)與所述第一面板(1)之間的空間且連接有緊固裝置(5),所述緊固裝置(5)能夠收緊及釋放所述絞線(4);
彈性組件(6),設置有四組,所述彈性組件(6)設置在所述第一面板(1)與所述第二面板(3)之間且分別靠近所述第二面板(3)的邊角,且所述彈性組件(6)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面板(1)固定連接,所述彈性組件(6)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面板(3)固定連接;
氣柱(8),設有兩組,一組氣柱(8)的連線與另一組氣柱(8)的連線相交成十字,每組所述氣柱(8)包括兩個氣柱(8),所述第一面板(1)上對應每個所述氣柱(8)設有一個氣道(102)及與所述氣道(102)的第一端連通的氣槽(103),所述氣柱(8)為第一端設有開口、第二端封閉的彈性中空柱體,所述第一面板(1)上環繞所述氣槽(103)設有第一限位槽(105),所述氣柱(8)的第一端嵌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05)中且所述開口與所述氣槽(103)相對,所述氣柱(8)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面板(3)抵接,所述氣道(102)的第二端設有氣嘴(104),所述氣嘴(104)連接有氣壓表(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縱縫嵌塞與監測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每組所述彈性組件(6)對應設置一條所述絞線(4),每組所述彈性組件(6)的第一端的中心設有一個所述導向座(2),每組所述彈性組件(6)的第二端的中心設有一個所述絞線端座(401),所述絞線(4)穿過所述彈性組件(6)的第一端并繞過所述導向座(2)后與所述彈性組件(6)的中軸線共線地穿設在所述彈性組件(6)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縱縫嵌塞與監測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組件(6)包括彈簧座(601)和彈簧(602),所述彈簧座(601)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面板(1)上,所述彈簧(602)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彈簧座(601)上,所述彈簧(60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面板(3)固定連接,所述彈簧座(601)包括環形本體(6011)以及連接在所述環形本體(6011)上的多個支腿(6012),相鄰的兩個支腿(6012)之間適于所述絞線(4)穿過。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縱縫嵌塞與監測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絞線端座(401)包括連接座(4011)以及與所述連接座(4011)固定連接的夾具(4012),所述絞線(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夾具(4012)中,所述連接座(4011)與所述第二面板(3)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縱縫嵌塞與監測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座(2)設有中心通孔(201)以及與所述中心通孔(201)貫通的至少兩個導向底孔(202),所述導向底孔(202)設在所述導向座(2)的與所述第一面板(1)相連的一端,所述絞線(4)穿過所述中心通孔(201)及所述導向底孔(202)或者依次穿過兩個所述導向底孔(20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縱縫嵌塞與監測復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1)上設有安裝孔(101),所述緊固裝置(5)包括:
轉動軸(501),所述轉動軸(501)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安裝孔(101)中,所述絞線(4)的第二端固定連接在所述轉動軸(501)上;
驅動結構,與所述轉動軸(501)連接,能夠驅動所述轉動軸(501)繞其軸線轉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7640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