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無紡布生產邊料循環回收加工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075919.1 | 申請日: | 2022-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724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8 |
| 發明(設計)人: | 徐夢迪;郭文;王士譚;蔡興祥;王中超;王守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滁州輝煌無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B3/35 | 分類號: | B09B3/35;D01G11/00;D06H7/00;B09B101/85 |
| 代理公司: | 滁州創科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67 | 代理人: | 洪余節 |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蘇***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無紡布 生產 循環 回收 加工 機構 | ||
本發明公開了基于無紡布生產邊料循環回收加工機構,涉及布料處理設備領域,包括輸送設備,所述輸送設備的進料口上固定有進料機構,所述進料機構包括:支架箱,其固定于輸送設備的進料口處,所述支架箱內部形成有用于容納生產邊料的容納腔;切割刀,其位于容納腔的內部;驅動單元,其驅動所述切割刀在容納腔中切割運動,本發明通過設置支架箱、切割刀以及驅動單元,能夠對位于容納腔的內部的無紡布生產邊料進行切斷碎化,從而有效的防止無紡布的邊角料相互纏繞打結,避免自動進料裝置因纏繞堵塞無法使用的情況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布料處理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基于無紡布生產邊料循環回收加工機構。
背景技術
無紡布在生產過程中,為了使得布料符合標準尺寸規格,通常會對布料進行裁切,而裁切下的無紡布邊角料會通過相關高溫熔融設備進行處理,使得無紡布邊角料進行二次利用。
現有的如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204401167U,該專利的名稱為“紡粘無紡布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邊料回收裝置”,該專利包括依次首尾密封相接的邊料輸送螺桿、加熱管和熔體管,所述熔體管末端與紡粘無紡布生產過程中使用的主螺桿輸送腔連通,所述加熱管外壁上套裝電加熱線圈,所述加熱管末端和熔體管首端借助于壓板和螺釘壓接,加熱管的末端和熔體管的首端端面上安裝密封圈,所述加熱管和熔體管對接處還設有使熔體只能從加熱管流向熔體管的單向閥;通過使用依次首尾相接的邊料輸送螺桿、加熱管和熔體管將無紡布成卷過程中產生的邊料形成熔體后直接輸送到主螺桿內,并由主螺桿輸送給紡絲設備重復利用,提高利用率。
現有技術中,主要通過自動進料裝置上絞龍機構對無紡布邊角料輸送至相關高溫熔融設備,而現有無紡布的邊角料基本呈條帶狀,容易出現無紡布的邊角料相互纏繞打結,導致了自動進料裝置無法使用,現有技術中對進料的卡滯解決方法為通過一個運動的解卡裝置,如稻谷的進料倉內設置有間歇運動的擺動機構,但是現有技術中的這些解卡裝置無法適用于對無紡布生產邊料的自動進料裝置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無紡布生產邊料循環回收加工機構,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基于無紡布生產邊料循環回收加工機構,包括輸送設備,所述輸送設備的進料口上固定有進料機構,所述進料機構包括:
支架箱,其固定于輸送設備的進料口處,所述支架箱內部形成有用于容納生產邊料的容納腔;
切割刀,其位于容納腔的內部;
驅動單元,其驅動所述切割刀在容納腔中切割運動。
優選的,所述驅動單元為與支架箱相固定的直線伸縮裝置。
優選的,所述驅動單元外側罩接有套管,所述驅動單元的輸出軸上轉動安裝有軸柱,所述軸柱上固定有多個分支桿,所述套管的內壁開設有與各所述分支桿相適配的軌跡槽。
優選的,所述軌跡槽包括有多個與所述套管的軸線相平行的豎直槽,各所述相鄰的豎直槽之間均通過斜面槽相連通。
優選的,所述分支桿包括與驅動單元的輸出軸相固定的插接管,所述插接管的一端活動插接有插桿,所述插接管插入于插接管的一端通過彈簧相連接,所述插接管伸出于插接管的一端活動安裝有移動輪。
優選的,所述切割刀包括有與驅動單元相固定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底部安裝有多個刀片單元。
優選的,所述刀片單元包括長條桿,所述長條桿的一側開設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體內部安裝有刀片。
優選的,所述刀片的刀背部開設有多個斜面槽,各所述斜面槽的斜面部設有與放置槽內頂部相固定的支撐輪,所述刀片的側面開設有多個長條口,各所述長條口的內部活動貫穿有與放置槽側面相固定的橫桿,所述橫桿與長條口之間通過彈性件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滁州輝煌無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滁州輝煌無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7591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