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筑內空間節能新風循環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75577.3 | 申請日: | 2022-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232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9 |
| 發明(設計)人: | 虞宙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大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7/003 | 分類號: | F24F7/003;F24F8/15;F24F11/46;F24F11/65;F24F11/89;F24F8/20;F24F110/70;F24F110/7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愉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06 | 代理人: | 唐海波 |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匯區南丹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筑 空間 節能 新風 循環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筑內空間節能新風循環系統,包括:控制系統;空調系統;供暖系統;新風系統;二氧化碳分離系統,包括分離空氣入口、分離空氣出口、二氧化碳膜分離設備和二氧化碳室外排出口,所述分離空氣入口、分離空氣出口位于建筑內空間內,所述二氧化碳室外排出口與建筑外連通,用于通過二氧化碳膜分離設備將分離空氣入口進入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分離出來并由二氧化碳室外排出口排出建筑外;空氣含氧量采集系統,用于采集建筑內空間內空氣含氧量數據并發送給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根據空氣含氧量采集系統采集的空氣含氧量數據控制新風系統工作向建筑內空間通入建筑外的空氣;可以高效快速分離建筑內空間的二氧化碳,結合新風系統,有效降低能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筑內空間節能新風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在民用建筑與公共建筑相對封閉的實體建筑中,一般采用空調系統或者采暖系統,部分建筑物還有獨立的新風系統,而空調與采暖系統占民用建筑與公共建筑的實際運行能耗至少55%以上。通常,為平抑室內空間二氧化碳上升,每人所需的新風量達10~50m3/h,一般需要室內通風平均更換次數1次/小時,如果通風量是從室外空氣中獲取,室內外溫差就需要制冷或者制熱來控制室內溫度,需要有大量能耗。
發明內容
鑒于目前建筑技術領域存在的新風系統能耗過高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筑內空間節能新風循環系統,能夠在室內同溫層的環境下,采用二氧化碳膜分離技術的裝置,可以高效快速分離建筑運行與人居過程中直接產生的二氧化碳,同時結合新風系統,有效降低能耗。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建筑內空間節能新風循環系統,所述建筑內空間節能新風循環系統包括控制系統、空調系統、供暖系統和新風系統,所述建筑內空間節能新風循環系統還包括:
二氧化碳分離系統,包括分離空氣入口、分離空氣出口、二氧化碳膜分離設備和二氧化碳室外排出口,所述分離空氣入口、分離空氣出口位于建筑內空間內,所述二氧化碳室外排出口與建筑外連通,用于通過二氧化碳膜分離設備將分離空氣入口進入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分離出來并由二氧化碳室外排出口排出建筑外;
空氣含氧量采集系統,用于采集建筑內空間內空氣含氧量數據并發送給控制系統;
所述控制系統根據空氣含氧量采集系統采集的空氣含氧量數據控制新風系統工作向建筑內空間通入建筑外的空氣。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二氧化碳膜分離設備內設有二氧化碳分離復合膜,包括基底和和附著在所述基底表面的氣體分離層。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控制系統控制新風系統工作的具體參數為:所述建筑內空間內空氣含氧量控制在19%~22%之間。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二氧化碳分離系統包括二氧化碳傳感器,測量建筑內空間內空氣二氧化碳濃度,使得建筑內空間內的空氣二氧化碳濃度低于0.2%。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空氣含氧量采集系統包括設置在建筑內空間內多處的氧氣傳感器。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控制系統通過控制新風系統、空調系統和供暖系統工作,使得在新風系統的通風總量下降80%時,建筑內空間內空氣的含氧量控制在19%~22%之間。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供暖系統和空調系統對新風系統進入建筑內空間內的空氣進行溫度控制。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建筑內空間節能新風循環系統還包括:空氣凈化系統,設于建筑內空間內,用于對建筑內空間內的空氣進行凈化(去除細菌、微生物、有害物質)。
依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新風系統包括熱交換器、空氣排出系統、空氣輸入系統,所述空氣排出系統和空氣輸入系統通過熱交換器進行換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大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交大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7557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神經接口系統
- 下一篇:半導體元件、半導體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