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鏈路控制層確認模式數據重傳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72081.0 | 申請日: | 2022-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295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瑞;王猛;彭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浪潮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16 | 分類號: | H04L1/16;H04L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清 |
| 地址: | 266107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控制 確認 模式 數據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鏈路控制層確認模式數據重傳方法及裝置,方法包括:向接收端發送數據包;接收接收端基于數據包返回的確認信息;根據確認信息,確定對應未發送成功數據包的延時時間;根據延時時間,向接收端重傳相應未發送成功的數據包。本發明基于接收端返回的確認信息確定延時時間,以根據延時時間對未發送成功的數據包進行重傳,以降低時間相關性的影響,提高重傳成功率和傳輸效率,提升網絡吞吐量,提高對于網絡傳輸過程中持續出現的場景的適應性,確保通信服務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無線鏈路控制層確認模式數據重傳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移動通信系統中,為保證通信服務質量,一般都會有鏈路控制協議,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是LTE系統中無線鏈路控制層(Radio Link Control,RLC),包含透明模式(Transparent Mod e,TM)、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和確認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三種數據傳輸模式。RLC層位于業務層和MAC層之間,主要功能包含分段/串聯和重組業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ARQ糾錯,協議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重排序,重復報文檢測,PDU重分段等功能。RLC層AM模式通過ARQ糾錯實現重傳功能,廣泛應用于需要較高通信質量的通信場景中。
RLC層AM模式中分為接收端和發送端兩部分,接收端和發送端分別保存一個接收窗口和一個發送窗口,每個接收/發送的PDU都有相應的序列號(Sequence Number,SN),若PDU的SN在接收/發送相應的窗口內則可以正常的接收/發送,否則丟棄。然而上述重傳方式在移動過程中,比如接收端設備在移動過程中被大型建筑物遮擋、穿過干擾區或者經過隧道等,重傳失敗率比較大,且浪費了孔口資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鏈路控制層確認模式數據重傳方法及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無線鏈路控制層確認模式數據重傳的成功概率較低的缺陷,提高重傳成功率和傳輸效率,確保通信服務質量。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鏈路控制層確認模式數據重傳方法,包括:向接收端發送數據包;接收所述接收端基于所述數據包返回的確認信息;根據所述確認信息,確定對應未發送成功數據包的延時時間;根據所述延時時間,向所述接收端重傳相應所述未發送成功的數據包。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無線鏈路控制層確認模式數據重傳方法,所述根據所述確認信息,確定延時時間,包括:根據所述確認信息,得到未成功發送的數據包;根據所述未成功發送的數據包,得到對應重傳次數;根據所述重傳次數,確定延時時間。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無線鏈路控制層確認模式數據重傳方法,所述根據所述重傳次數,確定對應未發送成功數據包的延時時間,包括:根據所述重傳次數,基于斐波那契數列,得到延時時間。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無線鏈路控制層確認模式數據重傳方法,所述根據所述重傳次數,確定對應未發送成功數據包的延時時間,包括:獲取在先每次重傳對應的重傳延時時間;根據所述在先每次重傳對應的重傳延時時間,利用所述重傳次數,得到所述重傳次數在前兩次重傳對應的重傳延時時間之和,作為對應未發送成功數據包的延時時間。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無線鏈路控制層確認模式數據重傳方法,所述延時時間小于或等于55。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無線鏈路控制層確認模式數據重傳方法,所述確認信息為所述接收端基于接收的數據包生成用于確認相應數據包接收成功的信息。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根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無線鏈路控制層確認模式數據重傳裝置,包括:數據發送模塊,向接收端發送數據包;數據接收模塊,接收所述接收端基于所述數據包返回的確認信息;延時設置模塊,根據所述確認信息,確定對應未發送成功數據包的延時時間;數據重傳模塊,根據所述延時時間,向所述接收端重傳相應所述未發送成功的數據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浪潮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浪潮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7208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