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懸架缸體式能量回收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65148.8 | 申請日: | 2022-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618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香芹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科技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0G13/14 | 分類號: | B60G13/14;B60G13/18;F03G7/08 |
| 代理公司: | 南昌賢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張文宣 |
| 地址: | 330000***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懸架 缸體 能量 回收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汽車懸架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懸架缸體式能量回收系統及方法,解決了目前懸架結構沒有對振動能量進行回收導致能量浪費的問題,其包括下缸體,所述下缸體的左側固定安裝有進油口,進油口的頂部安裝有第一閥門,下缸體的內部固定安裝有下固定板;本發明,通過通氣管可改變箱體內部活動板左側的體積,此時能夠使得活動板橫向移動,同時通過在箱體的內部設置兩個磁板,從而兩個磁板之間可產生磁感線,當活動板移動時可帶動豎塊和導電桿移動,繼而當豎塊在兩個磁板之間移動時可切割磁感線,從而會產生電流,并通過導電桿和其兩端的導線傳遞至蓄電池內部,從而方便實現對振動能量的吸收。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懸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懸架缸體式能量回收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相關的懸架系統,由于一般的懸架系統為固定壓縮狀態使用油性介質,這也是不同車型擁有不同駕駛感受的重要原因所在,懸掛的阻尼設定大,表現出來的就是車輛懸掛偏硬,底盤的支撐性強,但是面對顛簸路面時車輛的舒適性會大打折扣,懸掛的阻尼設定小,表現出來的就是車輛懸掛軟,雖然對于路面的細碎顛簸過濾到位,但是在面對較大的沖擊時,懸掛的吸震能力有限,車身反而會不夠穩定。
研究表明,汽車振動所消耗的能量還要遠遠大于汽車制動所消耗的能量,如果能有效的回收振動能量,能使汽車的續航里程增加20%~30%,而當前的懸架結構通常都沒有對這部分能量進行回收,造成了能量的浪費。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懸架缸體式能量回收系統及方法,有效的解決了目前懸架結構沒有對振動能量進行回收導致能量浪費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懸架缸體式能量回收系統,包括下缸體,所述下缸體的左側固定安裝有進油口,進油口的頂部安裝有第一閥門,下缸體的內部固定安裝有下固定板,下缸體的內部活動安裝有位于下固定板下方的下活塞板,下活塞板的頂部安裝有位于下缸體內部的下緩沖機構,下缸體的頂部連接有活塞桿限位機構,活塞桿限位機構的頂部連接有上缸體,活塞桿限位機構包括中間限位單元和兩邊限位單元,上缸體的內部固定安裝有上固定板,上缸體的內部活動安裝有位于上固定板上方的上活塞板,上活塞板和下活塞板之間固定連接有活塞桿,上活塞板的頂部安裝有位于上缸體內部的上緩沖機構,上缸體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進氣口,進氣口的頂部安裝有第二閥門,上缸體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支撐座,支撐座的頂部安裝有能量回收機構;
下緩沖機構包括頂環、第二彈簧、下支撐桿和下支撐筒,頂環的底部與下活塞板的頂部固定連接,且頂環位于下缸體的內部,下支撐筒等距離分布在頂環的頂部,頂環與下支撐桿活動套接,下支撐桿的底端延伸至下支撐筒的內部,下支撐桿的頂端與下固定板的底部固定連接,第二彈簧與下支撐桿活動套接,第二彈簧的底端與下支撐筒的頂部固定連接,第二彈簧的頂端與下固定板的底部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上緩沖機構包括與上活塞板頂部固定連接的豎桿,豎桿位于上缸體的內部,豎桿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活動架,豎桿的外側活動安裝有固定架,固定架位于活動架的下方,活動架和固定架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三彈簧,第三彈簧與豎桿活動套接。
優選的,所述上缸體的內腔底部等角度固定連接有上支撐筒,上支撐筒的內部活動套接有上支撐桿,上支撐桿的底端與上活塞板的頂部固定連接,固定架與上支撐筒固定連接,活動架與上支撐筒活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能量回收機構包括與支撐座頂部固定連接的箱體,箱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通氣管,通氣管的底端與上缸體的頂部固定連接,箱體的內腔兩側均開設有導向槽,兩個導向槽的內部活動卡接有導向塊,兩個導向塊之間固定連接有活動板,活動板與箱體活動連接,且活動板的外徑值等于箱體的內徑值,活動板的右側固定安裝有豎塊,豎塊的右側固定安裝有導電桿。
優選的,所述箱體的內腔兩側均固定安裝有磁板,導電桿位于兩個磁板之間,箱體的內腔右側固定安裝有位于磁板右側的蓄電池,導電桿的兩端與蓄電池之間均固定連接有導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科技學院,未經江西科技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6514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