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燃料智控動能發電水輪泵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53847.0 | 申請日: | 2022-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942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8 |
| 發明(設計)人: | 鄭賢即;王樹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賢即;王樹鋒 |
| 主分類號: | F04D13/06 | 分類號: | F04D13/06;F03B3/10;F03B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橫***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料 動能 發電 水輪泵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無燃料智控動能發電水輪泵,包括有泵體、泵軸、智控感應及發電線圈、用于輸送水的葉輪以及用于吸收動能并轉動的水輪;該泵體內具有彼此連通的泵腔和水輪腔,泵體上開設有連通泵腔的出水口;該泵軸可轉動地設置于泵體上,泵軸的內端伸出泵腔和水輪腔中,泵軸的外端伸出泵體外;該智控感應及發電線圈設置于泵軸的外端并位于泵體外;該葉輪設置于泵軸的內端并位于泵腔中;該水輪設置于泵軸的內端并位于水輪腔中。通過利用水流帶動水輪轉動,以吸收水的動能,然后通過泵軸帶動智控感應及發電線圈,以實現發電,發電外供用,使得本發明具備發電功能,無需使用燃料,充分有效利用了動能,有利于節能環保。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輪泵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無燃料智控動能發電水輪泵。
背景技術
水輪泵是靠水力驅動的提水機械。主要由水輪機和水泵組成,水輪機的轉輪由水流驅動旋轉,再由轉輪驅動水泵葉輪,進行提水作業。
水輪泵是水輪機與離心泵結合為一體的中、小型輸水泵,又稱水力抽水機。它直接利用水的下落作為動力推動水輪運轉。在落差大于1 米、流量大于 0.1米3/秒的河流、水庫和渠道上均可安裝水輪泵提水。占水輪泵絕大多數的低、中水頭水輪泵(水頭為20米以下)一般采用立式結構。
水輪泵中的水輪機一般為軸流式,離心泵的壓出室一般采用蝸殼式。泵設在水輪機之上,整機全部淹沒在水中運轉,因此無需吸水管。泵和水輪機之間采用水潤滑軸承。水輪泵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操作方便,維修費用很低,特別適合于山區農村使用。沿海還建有利用潮汐能的水輪泵站。
目前的水輪泵普遍不具有發電功能,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動能,因此,有必要對目前的水輪泵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無燃料智控動能發電水輪泵,其具有發電功能,充分有效利用了動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無燃料智控動能發電水輪泵,包括有泵體、泵軸、智控感應及發電線圈、用于輸送水的葉輪以及用于吸收動能并轉動的水輪;該泵體內具有彼此連通的泵腔和水輪腔,泵體上開設有連通泵腔的出水口;該泵軸可轉動地設置于泵體上,泵軸的內端伸出泵腔和水輪腔中,泵軸的外端伸出泵體外;該智控感應及發電線圈設置于泵軸的外端并位于泵體外;該葉輪設置于泵軸的內端并位于泵腔中;該水輪設置于泵軸的內端并位于水輪腔中。
優選的,所述泵體內設有隔板,該隔板將泵體的內部分隔形成彼此連通的泵腔和水輪腔。
優選的,所述泵腔位于水輪腔的上方,該出水口位于泵體的上端側面上。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通過利用水流帶動水輪轉動,以吸收水的動能,然后通過泵軸帶動智控感應及發電線圈,以實現發電,發電外供用,使得本發明具備發電功能,無需使用燃料,充分有效利用了動能,有利于節能環保。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發明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泵體 11、隔板
101、泵腔 102、水輪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賢即;王樹鋒,未經鄭賢即;王樹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538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