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熱熔膠組合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053452.0 | 申請日: | 2022-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1024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01 |
| 發明(設計)人: | 周光遠;丁忠洋;姜國偉;陳勇;張慶雨;李秀潔;白瑋;安玉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盛虹石化集團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9J123/06 | 分類號: | C09J123/06;C09J123/08;C09J151/06;C09J11/08;C09J11/04;C09J7/10;C09J7/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艷齋 |
| 地址: | 222000 江蘇省連云港***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熔膠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熱熔膠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熱熔膠組合物包括特定份數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線性低密度聚乙烯、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增粘樹脂和改性納米微孔吸附材料的組合。通過選擇上述四種不同基材進行搭配,有助于提高得到的熱熔膠組合物的機械性能、加工性能以及粘結性能。再搭配添加特定份數的改性納米微孔吸附材料,利用其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吸附好的優點,可明顯降低所述熱熔膠組合物形成的熱熔膠膜的VOC釋放量,進而得到了粘結強度高且VOC含量較低的熱熔膠組合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熱熔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熱熔膠組合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電子產品、建筑行業、衣服裝飾、鞋業、汽車以及家用產品等行業的蓬勃發展,熱熔膠膜作為一種新型的膠粘劑,由于其粘接力強,無污染,操作方便,便于儲存,因此得到廣泛應用。熱熔膠膜一般是由飽和的聚烯烴材料為基材制備,如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烯烴彈性體(POE)等。
CN103361007A公開了一種聚乙烯類熱熔膠組合物,由基體材料、引發劑、改性劑、接枝單體、增白劑、黏度調節劑、抗氧劑組成,其中,所述的基體材料為高分子量聚乙烯(HDPE)和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混合組成,所述引發劑為過氧化二異丙苯(DCP),所述改性劑為乙烯類彈性體、石油樹脂或苯乙烯類彈性體種的一種,所述接枝單體為順丁烯二酸酐(MAH)與丙烯酸(AA)?的混合物,所述增白劑為無機Ti0,所述黏度調節劑為聚乙烯蠟;該發明得到的熱熔膠與基體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粘接力和熱穩定性。CN103183897A公開了一種熱熔膠用包覆膜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包括主體聚合物、蠟、增粘樹脂、抗氧劑、爽滑劑;將上述配料混合后經預熱和出料即得產品熱熔膠用包覆膜組合物。該產品生產工藝簡單,與熱熔膠相容性良好;該產品與法遠建包裝線匹配性良好,有效提高包覆成型效率;該產品成本低于進口膜材料50%以上,為客戶節約包裝成本。
由于熱熔膠膜的制備方法一般是將聚烯烴材料和助劑在雙螺桿擠出機中經過熔融共混和擠出造粒,最后在制膜設備中成膜,因此為了增加熱熔膠膜的粘接性能,通常會添加利于粘接的助劑;但是,由于粘接助劑多數含有極性官能團,如酯類官能團和殘留的酸性雜質等,在高溫條件下可能會釋放大量有毒有害氣體,不符合汽車材料有機揮發物(VOC)的標準。
因此,開發一種VOC釋放量較低且粘結強度較高的熱熔膠組合物,是本領域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熱熔膠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熱熔膠組合物通過選擇多種基體進行互相搭配,并添加特定份數的改性納米微孔吸附材料,在具有較高粘結強的同時,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提供的熱熔膠形成的膠膜中VOC含量偏高的問題。
為達到此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熱熔膠組合物,所述熱熔膠組合物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組分:
其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含量可以為15重量份、20重量份、25?重量份、30重量份、35重量份、40重量份或45重量份等。
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可以為15重量份、20重量份、25重量份、30重量份、?35重量份或40重量份等。
所述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可以為10重量份、15重量份、20重量份、25重量份、30重量份、35重量份或40重量份等。
所述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可以為4重量份、6重量份、8重量份、10重量份、?12重量份、14重量份、16重量份、18重量份或20重量份等。
所述增粘樹脂可以為6重量份、7重量份、8重量份、9重量份、10重量份、?11重量份、12重量份、13重量份或14重量份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盛虹石化集團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未經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盛虹石化集團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534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