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質災害預警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052904.3 | 申請日: | 2022-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06753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曄;沙令寶;畢梅禎;魏嘉;李林敬;邵明;劉善軍;孫勝卓;鄭庭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8B21/10 | 分類號: | G08B21/10;G08B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致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00 | 代理人: | 周厚民 |
| 地址: | 250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人工智能 地質災害 預警 方法 裝置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涉及災害預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質災害預警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包括:獲取預警地質區域的氣候數據;獲取所述預警地質區域的土壤緊實度基準值,根據所述土壤緊實度基準值、預設時間段內的降雨量信息、溫度信息以及風力信息得到預警地質區域的土壤緊實度信息;獲取預警地質區域的人為數據,所述人為數據包括預警地質區域在當前時刻的地下開采水平面積以及地下開采水平長度,基于當前時刻的地下開采水平面積、地下開采水平長度得到當前時刻的地下開采水平截面;基于所述土壤緊實度信息和當前時刻的地下開采水平截面生成當前時刻的地質災害預警系數,若所述地質災害預警系數大于預設預警系數則輸出地質災害預警信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災害預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質災害預警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地質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變化規律,既受制于自然環境,又與人類活動有關,往往是人類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結果。
在相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相同的空間、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為作用下,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會有所不同,發生地質災害時,往往會出現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例如出現地面塌陷時,可能是自然因素與人為因素的共同結果,但是當前的地質災害預警方法中,都是根據自然情況、地質變化確定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導致進行地質災害預警時無法考慮人為的維度。
公開號為CN113192297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地質災害監測預測預警方法。由各地災害點的監測站,國家級指揮中心,省級指揮中心構成基于人工智能地質災害監測預測預警系統。監測站通過通信信道將監測數據發送給國家級指揮中心,國家級指揮中心根據監測站數據進行計算,對災害隱患進行預測預警,并將預測預警信息發送給省級指揮中心;省級指揮中心根據國家級指揮中心預測預警信息指揮搶險救災。國家級指揮中心在報警數據人工處理基礎上,提供地質災害監測預測預警。該專利能夠全面處理全國地質災害數據;通過歷史數據的預警、歷史數據及災害發生發展過程的學習,完善預警算法;實現監測數據的預測;同時提供基于實時數據、歷史數據的預警信息和基于預測數據的預警信息。
但是上述的專利在得到預警信息時并無法結合人類的活動情況進行預測,導致出現塌方等地質災害時無法有效預警,準確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質災害預警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能夠結合氣候數據、人力的活動情況、地質情況進行地質災害的有效預警,準確率較高。
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質災害預警方法,包括:
獲取預警地質區域的氣候數據,所述氣候數據包括預設時間段內預警地質區域的降雨量信息、溫度信息以及風力信息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
獲取所述預警地質區域的土壤緊實度基準值,根據所述土壤緊實度基準值、預設時間段內的降雨量信息、溫度信息以及風力信息得到預警地質區域的土壤緊實度信息;
獲取預警地質區域的人為數據,所述人為數據包括預警地質區域在當前時刻的地下開采水平面積以及地下開采水平長度,基于當前時刻的地下開采水平面積、地下開采水平長度得到當前時刻的地下開采水平截面;
基于所述土壤緊實度信息和當前時刻的地下開采水平截面生成當前時刻的地質災害預警系數,若所述地質災害預警系數大于預設預警系數則輸出地質災害預警信息。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實現方式中,還包括:
對所有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以及相對應的預警地質區域進行統計生成當前時刻的災害預警表;
將所述當前時刻的災害預警表發送至云平臺。
可選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實現方式中,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中心,未經山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5290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