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功能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52642.0 | 申請日: | 2022-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859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林昇;陳魯倬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K7/16 | 分類號: | G01K7/16;G01L1/18;B82Y15/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進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吳娜娜 |
| 地址: | 350117 福建省福州***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功能 傳感器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多功能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導電膜(110);
第二導電膜(120),與所述第一導電膜(110)層疊設置;
第一電極(111),與所述第一導電膜(110)電連接;
第二電極(121),與所述第二導電膜(120)電連接;以及
第三電極(112),與所述第一導電膜(110)電連接;
所述第一電極(111)、所述第二電極(121)和所述第三電極(112)互不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膜(110)靠近所述第二導電膜(120)的表面設置有多個第一凸起結構(113);
所述第二導電膜(120)靠近所述第一導電膜(110)的表面設置多個第二凸起結構(122)。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結構(122)靠近所述第一導電膜(110)的表面設置微小凸起(123)。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傳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導電膜(110)包括導電納米材料-蠶絲復合膜材料;
所述第二導電膜(120)包括網絡結構葉脈層。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傳感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封裝膜(130),所述封裝膜(130)包裹所述第一導電膜(110)和所述第二導電膜(120)。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裝膜(130)包括柔性高分子材料。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111)和所述第三電極(112)通過銀膠(140)粘接于所述第一導電膜(110),所述第二電極(121)通過銀膠(140)粘接與所述第二導電膜(120)。
8.一種多功能傳感器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別制備第一導電膜(110)和第二導電膜(120);
在所述第一導電膜(110)上設置第一電極(111)與第三電極(112),使所述第一電極(111)和所述第三電極(112)與所述第一導電膜(110)電連接,在所述第二導電膜(120)上設置第二電極(121),使所述第二電極(121)與所述第二導電膜(120)電連接;
將所述第二導電膜(120)覆蓋所述第一導電膜(110),且所述第一電極(111)、所述第二電極(121)和所述第三電極(112)之間互不接觸。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傳感器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別制備第一導電膜(110)和第二導電膜(120)中,還包括:
將導電納米材料與蠶絲混合制作所述第一導電膜(110);
利用葉脈制備所述第二導電膜(120)。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傳感器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將所述第二導電膜(120)覆蓋所述第一導電膜(110),且所述第一電極(111)、所述第二電極(121)和所述第三電極(112)之間互不接觸,還包括:利用封裝膜(130)包裹所述第一導電膜(110)和所述第二導電膜(1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師范大學,未經福建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5264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硅片表面平坦度的優化方法
- 下一篇:一種防脫落引流固定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