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通道應力補償式高鐵站臺拓寬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051116.2 | 申請日: | 2022-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411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凱;王連俊;曾憲明;杜文山;崔俊杰;陳官虎;沈曉麗;劉浩;何寶夫;雷星;冉崇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B2/00 | 分類號: | E01B2/00;E02D17/20;E02D5/36;E02D5/58;E02D5/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東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陳亞斌;關兆輝 |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通道 應力 補償 式高鐵 站臺 拓寬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通道應力補償式高鐵站臺拓寬結構,包括:多根非擠土螺紋樁、單箱雙室箱型框架結構、多組管樁組、多根隔離樁、雙層架空結構、填筑體、既有路基和新建路基。通過采用預應力管樁和非擠土螺紋樁對新建地基進行加固,用旅客通道與站臺一體式雙層架空結構取代常規填料路基,從而既可以減小新建路基荷載,又可在施工過程中保證既有高鐵可以正常安全運營;進一步地,設置單箱雙室箱型框架結構,內部空間可以作為多用途通道。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通道應力補償式高鐵站臺拓寬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高速鐵路的大規模建設造成新建線路鄰近既有高鐵的情況越來越多,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路基施工過程是在保證既有高鐵正常運營的前提下進行的,所以,高鐵新線引入既有高鐵站臺造成的站場路基拓寬工程逐漸成為線路的關鍵節點工程。在現有技術中,高鐵站臺路基拓寬方案主要分為輕質土方案和應力隔離方案。其中,前者指的是采用重度較小的泡沫輕質混凝土替代鄰近既有路基的部分高鐵新線路基填料;后者指的是在新舊高鐵路基之間設置應力隔離樁,以阻斷或者降低地層內應力的傳遞。
上述高鐵路基拓寬方案或受限于鄰近路基的位置關系,或無法解決大體積澆筑輕質土的穩定性和高造價問題,且依然會在鄰近既有路基位置處引起較大的附加荷載,難以滿足高速鐵路嚴格的沉降變形控制要求。
綜上可知,由于現有技術中的站臺路基拓寬方案具有如上所述的缺點,因此如何提出一種更好的站臺拓寬結構及施工方法,從而可以在高鐵列車不停運的條件下,使得站場路基拓寬更加輕型化、結構化與施工快速化,且能避免對既有高鐵站臺設施和運營安全的影響,是本領域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通道應力補償式高鐵站臺拓寬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從而可以減小新建路基荷載,且能保證在施工過程中既有高鐵可以安全、正常地運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體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雙通道應力補償式高鐵站臺拓寬結構,包括:多根非擠土螺紋樁、單箱雙室箱型框架結構、多組管樁組、多根隔離樁、雙層架空結構、填筑體、既有路基和新建路基;
所述既有路基和新建路基相對的一側的邊坡上分別設置有臺階;
每根所述隔離樁的樁頂位于所述既有路基的邊坡的坡腳,其樁底位于地層內;
所述隔離樁的上部靠近新建路基的一側設置有單箱雙室箱型框架結構,所述單箱雙室箱型框架結構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多根非擠土螺紋樁沿站臺長度方向分布成四列,并固定于所述單箱雙室箱型框架結構的第一通道下方的地層內;
多組管樁組沿站臺長度方向固定于所述單箱雙室箱型框架結構的第二通道下方的地層內,每組所述管樁組包括多根管樁;
所述單箱雙室箱型框架結構的頂端設置有雙層架空結構,所述雙層架空結構包括:站臺層和雨棚層;
所述既有路基和新建路基的臺階與所述雙層架空結構之間分別設置有填筑體。
較佳的,每根所述隔離樁的樁頂位于既有路基邊坡的坡腳,其樁底位于地層內與既有地基內的樁體的下端同一水平深度處。
較佳的,在同一橫斷面內設置有4根所述非擠土螺紋樁,且在沿站臺長度方向和垂直于站臺長度方向的每相鄰兩根非擠土螺紋樁之間的距離均相等。
較佳的,所述單箱雙室箱型框架結構沿站臺長度方向設置;單箱雙室箱型框架結構為中空結構,且在中間位置設置有一塊腹板,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較佳的,所述站臺層包括樁板墻和站臺,所述樁板墻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單箱雙室箱型框架結構的頂端,所述站臺固定在所述樁板墻的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5111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