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電網作業的智能安全門禁管理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41866.1 | 申請日: | 2022-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601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浩濤;王欣;杜肖;楊家全;李援;張錫然;邵海飛;謝斌;張弄韜;李芳洲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7C9/37 | 分類號: | G07C9/37;G08B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長明;許偉群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電網 作業 智能 安全 門禁 管理 方法 系統 | ||
1.一種用于電網作業的智能安全門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應用在用于電網作業的智能安全門禁管理系統中,所述系統包括:門鎖(1)、人臉識別終端(2)、監控模塊(3)和管理終端(4);
所述方法,包括:S100,在管理終端(4)中建立白名單和灰名單;
S200,將白名單中的人臉生物數據存入所述白名單;將灰名單的人臉生物數據和灰名單人員的預設訪問時間存入所述灰名單;所述白名單為電站工作運行人員;所述灰名單為臨時被允許進入電站的人員;
S300,所述人臉識別終端(2)獲取外來人員的人臉生物數據,發送給所述管理終端(4);所述管理終端(4)判斷外來人員人臉生物數據是否與白名單或者灰名單中的人臉生物數據是否匹配;
若外來人員人臉生物數據與白名單中的人臉生物數據匹配,則繼續,若不在,則禁止訪問;
若外來人員人臉生物數據與灰名單中的人臉生物數據匹配,則判斷外來人員是否在對應的灰名單人員的預設訪問時間內,若在,則繼續,若不在,則禁止訪問;
監控模塊(3)獲取外來人員的交流信息,發送到管理終端(4);
S400,管理終端(4)獲取外來人員的工作票,并識別工作票是否準確;若準確,則管理終端(4)控制門鎖(1)進行開門操作,管理終端(4)記錄外來人員的入門信息;所述入門信息為,外來人員的入門時間和外來人員的姓名;若不準確,則禁止訪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網作業的智能安全門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在用于電網作業的智能安全門禁管理系統中,所述系統還包括:安監系統(5)
所述方法,還包括:在S300之前還包括:
S210,預設白名單人員和灰名單人員在允許的違章積分;
S300之后,S400之前還包括:
S310,所述管理終端(4)獲取安監系統(5)的訪問人員的違章積分;判定,若訪問人員的違章積分的違章積分大于允許的違章積分,則將超過違章次數的訪問人員在對應的白名單或者灰名單中的信息數據刪除,加入黑名單中;所述信息數據包括人臉生物數據、預設訪問時間和工作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網作業的智能安全門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門操作為:門鎖(1)開門若干秒后關門;若開門若干秒后關不上,則管理終端(4)發送提醒信息給電站工作運行人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網作業的智能安全門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送提醒信息給電站工作運行人員為:以短信的形式發送給電站工作運行人員。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網作業的智能安全門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票包括作業時間、變電站名和作業人員名字。
6.一種用于電網作業的智能安全門禁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門鎖(1)、人臉識別終端(2)、監控模塊(3)和管理終端(4);
所述門鎖(1),控制電網作業單位的開門;
所述人臉識別終端(2),設置在電網作業單位的門口,用于獲取外來人員的人臉生物數據,發送到管理終端(4);
所述監控模塊(3),設置在電網作業單位的門口,用于獲取外來人員的交流信息,發送到管理終端(4);
所述管理終端(4),儲存白名單、灰名單和黑名單的信息數據;所述白名單為電站工作運行人員;所述灰名單為臨時被允許進入電站的人員;所述信息數據包括人臉生物數據、預設訪問時間和工作票;所述黑名單為被禁止進入電站的人員;
接收所述人臉識別終端(2)發送的外來人員的人臉生物數據,并識別所述外來人員的人臉生物數據;
控制所述門鎖(1)的打開或者關閉;
接收所述監控模塊(3)送的外來人員的人臉生物數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電網作業的智能安全門禁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監系統(5);所述安監系統(5),用于記錄白名單和灰名單的人員的違章積分,發送到管理終端(4)。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電網作業的智能安全門禁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終端(4)與門鎖(1)、人臉識別終端(2)和監控模塊(3)通過無線局域網方式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4186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