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赤泥脫堿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036368.8 | 申請日: | 2022-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803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F7/066 | 分類號: | C01F7/066;C04B20/02;C04B28/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齊鍵 |
| 地址: | 430063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赤泥脫堿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赤泥脫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待處理的赤泥漿進行沉淀,得到上清液和底泥;上清液中通入二氧化碳,進行反應,得到碳化水;底泥與碳化水混合,反應,得到碳化赤泥漿;碳化赤泥漿與石膏混合,反應,得到鈣化赤泥漿;鈣化赤泥漿固液分離后,得到的固體即為脫堿赤泥。本發明充分利用二氧化碳、石膏等廢棄物,對赤泥進行聯合降堿,并且對赤泥中重金屬、氟化物和砷等有害物質進行絡合固化,實現了赤泥的無害化和資源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固廢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赤泥脫堿方法。
背景技術
赤泥是氧化鋁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因其堿含量高(pH值為11.0-12.0),其利用已成為世界性難題。現階段赤泥排放量約為1億噸,而資源化利用率不到5%。目前處置方式主要是筑壩堆存,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赤泥堆場產生的濾液易發生滲透,污染農田土壤、地表及地下水體。因此,赤泥無害化及綜合利用已迫在眉睫。
目前,赤泥綜合利用主要集中在三大領域:①回收有價金屬,如鐵、鈦及稀土元素鈧、鎵等;②生產建筑材料,如玻璃、水泥、磚、路基材料等;③生產環境修復材料,如工業催化劑、廢水吸附劑、土壤改良劑等。但上述技術普遍存在運營成本高、產品競爭力低、受區域影響大,綜合效益差,目前均未形成產業規模。
實現赤泥無害化處置和高值化利用是解決赤泥資源化問題的關鍵,尤其是快速、低成本降堿控堿技術,是赤泥資源化綜合利用的重要突破口。
赤泥堿性主要來源于自由堿和化合結合堿,自由堿是赤泥堿性的主要來源,存在于赤泥液相及礦物相表面,在溶解反應和蒸發作用下較易向赤泥表層遷移,導致赤泥表面出現“泛霜”現象。赤泥自由堿主要為碳酸氫鈉(NaHCO3)、碳酸鈉(Na2CO3)、鋁酸鈉(NaAl(OH)4)、氫氧化鈉(NaOH)、硅酸鈉(Na2SiO2)等。化合結合堿是在赤泥經預脫硅、高壓溶出及沉降分離過程中,經礦化作用和沉淀反應后穩定存在于赤泥中的鈉硅渣類物質(DSPs)和部分難溶性礦物相,主要包括方解石(CaCO3)、方鈉石([Na6Al6Si6O24]·[2NaX或Na2X])、鈣霞石([Na6Al6Si6O24]·2[CaCO3])、鋁酸三鈣(TCA,Ca3Al2(OH)12)、水化石榴石
目前赤泥堿性調控技術主要分為三種:物理、化學和生物調堿法,其中化學調堿法最為常見,包括酸堿中和法、酸性氣體中和法、石膏法、海水法、鹵水法等。有關赤泥堿性調控技術也有多篇公開技術文獻,專利申請CN101468866A記載了將赤泥顆粒與水混合放入帶有攪拌的氣-液-固三相反應容器中,向赤泥漿液通入CO2氣體進行堿性調控,最終赤泥中堿含量降至1%以下,但該方法對設備要求較高,經濟成本高,調控時間長,無法實現赤泥的規模化處置。專利申請CN104262059A記載了將電解錳渣與赤泥混合均勻,反應后得到脫堿后的赤泥,該發明雖然工藝簡單,但堿含量仍然偏高,堿性調控效果不穩定,后期會出現堿性回升,效果不理想。
由于赤泥的產生及堆存量巨大,現有赤泥控堿技術存在三個主要問題:1、控堿目標不明確,浪費資源;堿降到什么程度,降堿之后下一步如何利用不確定;2、降堿方法單一,降堿效率低;單一方法很難達到最佳效果,或時間長,或降堿效果達不到,或返堿;3、綜合效益差;由于沒有處置與利用相結合的系統解決思路,難以實現產業化規模應用。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赤泥無法有效脫堿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赤泥脫堿方法;本發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脫堿赤泥;本發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這種脫堿赤泥的應用;本發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種膠凝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3636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