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磁加熱發煙裝置及用途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33443.5 | 申請日: | 2022-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4323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5 |
| 發明(設計)人: | 汪軍;朱東來;尚善齋;李廷華;雷萍;田永峰;龔為民;韓敬美;張霞;李志強;王汝;張金磊;張瑩琪;呂茜;李雪梅;秦云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4F40/40 | 分類號: | A24F40/40;A24F40/46;A24F4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領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陳有業;任永利 |
| 地址: | 650231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磁 加熱 發煙 裝置 用途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磁加熱發煙裝置,其包括:加熱元件(1);加熱元件基座(2);密封片(3);密封片連桿(4)。本發明還公開了所述的電磁加熱發煙裝置用于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的用途。本發明的電磁加熱發煙裝置既能用于內置鐵磁性物質的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又能用于無內置鐵磁性物質的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的用途。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煙草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磁加熱發煙裝置及其用途。
背景技術
傳統卷煙通過燃燒方式使煙草中的煙堿、香味成分等釋放出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加熱不燃燒卷煙是通過外部熱源將煙草制品加熱到霧化溫度而不燃燒,達到產生煙霧的效果,且加熱溫度低于煙草的燃燒溫度,可以顯著的降低卷煙燃燒產生的大量有害物質,降低二手煙對非吸煙人群的傷害。
加熱不燃燒卷煙按照熱源性質可分為電加熱和碳加熱等加熱形式,其中電加熱方式具有溫控簡易方便、易于生產等優勢,因此是目前加熱不燃燒卷煙行業內普遍采用的加熱形式。電加熱型加熱不燃燒卷煙按照加熱元件與煙草物質接觸形式又可分為中心加熱型與周向加熱型,該兩種類型按照加熱元件的熱能來源又都可分為電磁加熱型與電阻加熱型;其中的電阻式中心加熱型是目前行業內的主要加熱組合形式。
隨著電磁加熱技術的逐漸成熟,電磁加熱型也逐步被各大煙草公司采用。電磁加熱型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渦流加熱原理將鐵磁性物質進行加熱后,再接觸式熱傳導到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中的發煙材料。目前行業中大多數是采用將鐵磁性物質內置于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內,抽吸時煙支插入與其配套的煙具中進行加熱。目前行業中也有將用于加熱的鐵磁性物質設置在煙具中而不是煙支中,該煙具也需要與配套的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一起使用,煙支插入后與鐵磁性物質接觸進行傳熱過程進行加熱;但該煙具一個明顯缺點是加熱腔體的內壁易積垢,清理繁瑣,體驗感較差。另外,現有技術的煙具僅僅與其配套的煙支使用,即煙具要么是設置有用于加熱的鐵磁性物質、要么是無鐵磁性物質僅用于內置于鐵磁性物質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配套使用的煙具;目前還沒有即能應用于內置鐵磁性物質的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又能用于無內置鐵磁性物質的傳統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都能使用的煙具。
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磁加熱發煙裝置,該電磁加熱發煙裝置既能用于內置鐵磁性物質的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又能用于無內置鐵磁性物質的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的用途。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第一方面公開了一種電磁加熱發煙裝置,其包括:
加熱元件1;
加熱元件基座2,用于固定加熱元件1;所述加熱元件基座2和加熱元件1能夠一起上下移動;
密封片3,位于所述電磁加熱發煙裝置的煙支容納腔的底部,所述密封片3為多個;
密封片連桿4,連接在所述密封片3的下表面,其數目與所述密封片3個數相同;所述密封片連桿4用于控制多個所述密封片3的開閉。
優選地,所述加熱元件1上部為具有尖端部,其為劍狀或有尖端部的棒狀。
優選地,所述密封片3為兩個。
優選地,所述電磁加熱發煙裝置外壁有伸縮開關5。
本發明第二個方面公開了所述的電磁加熱發煙裝置用于內置鐵磁性物質的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的用途。
優選地,使用所述電磁加熱發煙裝置用于內置鐵磁性物質的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的抽吸的步驟如下:開啟伸縮開關5,將加熱元件基座2和加熱元件1一起向下移動,使加熱元件1完全離開煙支容納腔,密封片3封閉;將內置鐵磁性物質的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插入煙支容納腔,開啟加熱電源加熱煙支供抽吸者抽吸。
本發明第二個方面進一步公開了所述的電磁加熱發煙裝置用于無內置鐵磁性物質的加熱不燃燒卷煙煙支的用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3344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