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計算系統、方法、裝置及加速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32978.0 | 申請日: | 2022-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467245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昊程;朱琦;崔寶龍;汪海疆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5/163 | 分類號: | G06F15/163;G06F12/06;G06F9/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計算 系統 方法 裝置 加速 設備 | ||
本申請提供一種計算系統、方法、裝置及加速設備,涉及計算領域。該計算系統包括:主機設備和加速設備。主機設備與加速設備通信連接,加速設備與存儲器耦合,該存儲器存儲有待處理業務所需的第一數據。主機設備,用于向加速設備發送調用信息,該調用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數據的存儲地址。加速設備,用于接收主機設備發送的調用信息,并根據該存儲地址從存儲器中獲取第一數據。加速設備,還用于基于第一數據執行待處理任務,得到處理結果。這樣,主機設備將存儲地址告知加速設備,便于加速設備直接根據存儲地址從存儲器中獲取數據,并進行處理,避免主機設備從存儲器中獲取數據,再將數據傳輸給加速設備,能夠減少數據傳輸量。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計算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計算系統、方法、裝置及加速設備。
背景技術
異構計算技術是指:使用多個計算設備組成的系統進行計算,且這多個計算設備之間在指令集和體系結構上存在不同。異構計算技術由于能夠經濟有效地獲取高性能計算能力、使能豐富的計算資源、提升業務端到端性能,已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
通常,一個計算設備基于異構計算技術對待處理任務進行加速處理時,該計算設備一般將待處理任務所需的數據發送至與該計算設備通信的另一個計算設備,由另一個計算設備對該待處理任務進行處理。其中,發送待處理任務所需的數據的計算設備可以認為是主機設備,處理待處理任務的計算設備可以認為是加速設備。
然而,待處理任務所需的數據存儲在與主機設備通信的存儲設備中,導致該數據需經存儲設備-主機設備-加速設備的多次傳輸過程,從而導致異構計算過程中的數據傳輸量大。因此,如何減少異構計算過程中的數據傳輸量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計算系統、方法、裝置及加速設備,能夠解決異構計算過程中的數據傳輸量大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計算系統。該計算系統包括:主機設備和加速設備。主機設備與加速設備通信連接,加速設備與存儲器耦合,該存儲器存儲有待處理業務所需的第一數據。主機設備,用于向加速設備發送調用信息,該調用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數據的存儲地址。加速設備,用于接收主機設備發送的調用信息,并根據該存儲地址從存儲器中獲取第一數據。加速設備,還用于基于第一數據執行待處理任務,得到處理結果。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計算系統中,存儲有待處理業務所需的第一數據的存儲器與加速設備耦合,加速設備根據調用信息可以從存儲器中獲取該第一數據,并基于該第一數據執行待處理任務。換句話說,主機設備將存儲地址告知加速設備,便于加速設備直接根據存儲地址從存儲器中獲取數據,并進行處理,避免主機設備從存儲器中獲取數據,再將數據傳輸給加速設備,這樣能夠減少計算系統中的數據傳輸量,從而解決異構計算過程中的數據傳輸量大的問題。
在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待處理業務包括連續的N個操作,N為大于1的整數。加速設備,還用于根據N個操作中的第i個操作的處理結果,執行第i+1個操作,得到第i+1個操作的處理結果。其中,i為整數,且1≤i≤N-1。第N個操作的處理結果為處理結果。如此,可以避免待處理業務中的多個操作的中間處理結果在主機設備和加速設備之間反復傳輸,從而減少數據傳輸量,提升計算效率。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第i個操作的處理結果存儲在所述存儲器或加速設備中。如此,加速設備在執行第i+1個操作時可以快速地讀取到第i個操作的處理結果,從而提升計算效率。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主機設備,還用于獲取代理信息,并依據該代理信息生成調用信息。其中,該代理信息包含:第一數據的虛擬存儲地址。換言之,可以利用第一數據的虛擬存儲地址來調用加速設備執行待處理任務,減少數據傳輸量和實現難度。
在另一種可選的實現方式中,代理信息存儲在主機設備中。如此,主機設備在需要確定調用信息時,可以快速地讀取代理信息以確定調用信息,提升調用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329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