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區塊鏈的需求處理方法、系統、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18381.0 | 申請日: | 2022-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719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媛;房國標;鄧江;胡興源;高冶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46 | 分類號: | G06F9/46;G06F21/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黃海英 |
| 地址: | 10014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區塊 需求 處理 方法 系統 存儲 介質 電子設備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需求處理方法、系統、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涉及區塊鏈領域。該方法包括:通過第一節點接收事務發起機構發出的事務請求;在事務請求驗證通過的情況下,觸發事務請求對應的智能合約,并從智能合約中獲取合約規則;根據合約規則對事務請求進行處理,得到執行結果;將執行結果返回至第一節點,并向至少一個第二節點廣播執行結果。通過本申請,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在需求提出后,評估承接方是否能夠承接需求時評估效率低、評估結果不準確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區塊鏈及金融科技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需求處理方法、系統、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在金融科技領域,信息系統廣泛應用于銀行業的業務和經營管理上。目前,國內大部分銀行的信息系統采用自主研發模式,該模式同時設置多個研發中心。當業務部門提出一個業務需求時,需要對涉及該需求的所有研發中心進行技術可行性分析并進行需求研發優先級和規模評估,并且需要涉及該需求的所有研發中心同意在同一個版本中安排改造,才可以實現該需求。
但是,由于涉及多個研發中心進行評估,導致評估過程耗時耗力,且工作量巨大,效率非常低,并且人工干預容易造成評估不準確,這些都導致不能及時響應業務需求,影響銀行的發展。
針對相關技術中在需求提出后,評估承接方是否能夠承接需求時評估效率低、評估結果不準確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需求處理方法、系統、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以解決相關技術中在需求提出后,評估承接方是否能夠承接需求時評估效率低、評估結果不準確的問題。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需求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通過第一節點接收事務發起機構發出的事務請求,其中,事務請求用于請求至少一個第二節點處理目標事務;在事務請求驗證通過的情況下,觸發事務請求對應的智能合約,并從智能合約中獲取合約規則;根據合約規則對事務請求進行處理,得到執行結果,其中,執行結果用于指示至少一個第二節點對目標事務的承接情況;將執行結果返回至第一節點,并向至少一個第二節點廣播執行結果。
可選地,根據合約規則對事務請求進行處理,得到執行結果包括:獲取事務請求對應的多個第一指標和多個第二指標,并確定每個第一指標對應的權重以及每個第二指標對應的權重,其中,第一指標用于表征目標事務的需求,第二指標用于表征目標事務的承接能力;根據多個第一指標和每個第一指標對應的權重計算第一評價值,并根據多個第二指標和每個第二指標對應的權重計算第二評價值;比較第一評價值和第二評價值,得到比較結果;在比較結果指示第一評價值小于第二評價值的情況下,確定執行結果為至少一個第二節點承接目標事務,在比較結果指示第一評價值大于等于第二評價值的情況下,確定執行結果為至少一個第二節點不承接目標事務。
可選地,第一指標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事務請求的需求難度、事務請求的提出機構、事務請求的緊急程度、事務請求對應的承接機構;第二指標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承接機構的固定資源、承接機構的非固定資源、承接機構的已有工作量、承接機構的彈性工作量。
可選地,在事務請求驗證通過的情況下,觸發事務請求對應的智能合約,并從智能合約中獲取合約規則之前,方法還包括:對事務發起機構的身份和事務請求的請求內容進行驗證;在事務發起機構的身份和請求內容均驗證通過的情況下,對第一節點的身份進行驗證;在第一節點的身份驗證通過的情況下,確定事務請求驗證通過。
可選地,在通過第一節點接收事務發起機構發出的事務請求之前,方法還包括:在區塊鏈接收到申請機構的注冊請求時,對申請機構進行身份校驗;在申請機構的身份校驗成功的情況下,生成申請機構對應的標識信息,并對申請機構進行權限授權;向申請機構發送智能合約,并檢測是否接收到申請機構對智能合約的確認信息;在接收確認信息的情況下,確認申請機構接入區塊鏈,并向區塊鏈上的各個節點發送通知消息,其中,通知消息中包含申請機構的標識信息和權限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1838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