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溶液改性作用的煤層沖擊地壓防治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18085.0 | 申請日: | 2022-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202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明(設計)人: | 朱志潔;范超軍;榮海;韓軍;宋衛華;霍丙杰;陳鎣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C37/12 | 分類號: | E21C37/12;E21C37/00;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東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梁 |
| 地址: | 123000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溶液 改性 作用 煤層 沖擊 地壓 防治 方法 | ||
1.一種基于溶液改性作用的煤層沖擊地壓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工作面的運輸順槽和回風順槽在進行掘進的過程中,在掘進工作面后方巷道兩側設置若干個水力壓裂鉆孔,并進行多點定向水力壓裂,形成多個裂隙面;
步驟2:在工作面的運輸順槽和回風順槽設置應力在線監測站,對采動應力和煤柱應力進行實時在線監測,根據煤體的單軸抗壓強度,確定沖擊地壓預警應力值;
步驟3:水力壓裂結束后,利用該鉆孔向煤層注入高壓低濃度改性溶液,改性溶液與煤體的礦物晶體、膠結物產生物理化學作用,使煤層內部形成若干缺陷,煤的彈性和儲存能量的能力降低,煤體受力狀態整體改善;
在水力壓裂孔中送入高壓注水管,采用高分子材料對鉆孔進行封孔,封孔長度為5-10m;將膠管與鉆孔的供水管路連接起來,注入低濃度改性溶液;注液壓力為8-10MPa,首次注液時間為24-72小時;
步驟4:在回采巷道掘進和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對各個位置的應力進行實時監測;當監測得到的垂直應力高于0.8倍應力預警值時,在注液水孔內注入低濃度改性溶液,直至應力值為低于該0.8倍的預警值時,停止注液;當監測得到的垂直應力高于應力預警值時,在注液水孔內注入高濃度改性溶液,直至應力值為低于0.8倍的預警值時,停止注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溶液改性作用的煤層沖擊地壓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1:在掘進工作面后方的回采巷道兩側沿垂直煤壁方向,利用鉆機,向煤體深部施工鉆孔,鉆孔直徑設定為45-90mm,鉆孔間距設定為15-30m;
其中,運輸順槽和回風順槽在工作面內側的鉆孔長度為L/2-5m,L為工作面長度;回風順槽在緊鄰采空區的煤柱一側的鉆孔長度為S-5m,S為煤柱寬度;運輸順槽在未開采的實體煤一側的鉆孔長度為10-20m;
步驟1.2:退出鉆頭,將垮式鉆孔封隔器和注水管推進至孔底,利用手動泵為封隔器加壓使膠筒膨脹封孔,將高壓泵與注水管連接,開啟高壓泵直至壓裂完成;
步驟1.3:將水力壓裂設備移至下一個壓裂段,重復步驟1.2,依次完成整個鉆孔的所有致裂點的水力壓裂,沿鉆孔方向產生了若干個徑向裂隙面;其中相鄰致裂點的間距為3-5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溶液改性作用的煤層沖擊地壓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1:在工作面的運輸順槽和回風順槽,每隔30-50m設置一個應力在線監測站,每個應力監測站包含若干個應力監測點,對不同深度的圍巖應力進行實時在線監測;應力監測點從巷道表面7.5m開始,每隔5m設置一個;運輸順槽和回風順槽工作面內側監測深度為20-50m,在煤柱一側的監測深度為煤柱寬度,在實體煤一側的監測深部為10-20m;
步驟2.2:監測站布置完成后,對工作面內和煤柱應力的應力進行實時在線監測;
步驟2.3:計算沖擊地壓的應力預警值,并對沖擊危險等級進行評估;
根據煤體的單軸抗壓強度,計算沖擊地壓的應力預警值σv,即:
σv=2λRc (1)
式中,σv為沖擊地壓的應力預警值,Rc為煤體的單軸抗壓強度,λ為沖擊傾向系數,根據監測得到的垂直應力大小,對沖擊危險等級進行評估。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溶液改性作用的煤層沖擊地壓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溶液包括酸溶液、堿溶液和有機溶液;其中酸溶液選擇硫酸、鹽酸、氫氟酸、硝酸、草酸、檸檬酸、酒石酸溶液中的一種,堿溶液選擇氫氧化鈉、碳酸鈉、硫化鈉溶液中的一種,有機溶液選擇十二烷基硫酸鈉溶液;其中高濃度改性溶液的質量濃度為2%-5%,低濃度改性溶液的質量濃度為0.5%-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未經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1808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