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交叉連續墻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17557.0 | 申請日: | 2022-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9749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大權;留海峰;徐光輝;吳懿;曾輝;張海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E02D5/18;E02D15/02;E02D29/16;E02D17/02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51221 | 代理人: | 張迪 |
| 地址: | 61003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交叉 連續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了一種交叉連續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連續墻和至少一個第二連續墻;所述第一連續墻包括第一鋼筋籠,和所述第一鋼筋籠內部以及外部包覆的第一混凝土;所述第一鋼筋籠的側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及兩側設置有鋼板,所述第一連續墻通過所述凹槽與所述第二連續墻連接;其中,所述第二連續墻包括第二鋼筋籠,和所述第二鋼筋籠內部以及所述第二鋼筋籠外部包裹的第二混凝土,每個所述第二連續墻的外壁分別與一個所述凹槽的所述鋼板相抵接。在富水砂層地質條件下,減小了基坑開挖滲漏風險,提高了基坑施工安全。整個施工方法操作簡單,工期短,能快速達到冷接縫的止水效果,進而保證基坑施工安全,成本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交叉連續墻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了一種交叉連續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當采用交叉連續墻作為基坑圍護結構時,一般是后施工的連續墻與先施工連續墻側面相接,接觸面主要是混凝土與混凝土的連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接觸面之間形成的冷接縫經常會出現滲水通道,發生漏水現象。
針對冷縫滲漏風險,常規設計方案將在冷接縫的基坑外側,施工同連續墻深度的高壓旋噴樁,加固土體,形成止水帷幕,減小滲漏風險。但是,在富水砂層地質條件下,高壓旋噴樁成樁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對于此類交叉連續墻冷接縫基本是十縫九漏,對基坑安全威脅極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交叉連續墻的冷接縫存在的漏水問題,提供一種交叉連續墻及其施工方法,本發明提供的交叉連續墻加強了深基坑連續墻接縫止水效果,在富水砂層地質條件下,減小了基坑開挖滲漏風險,提高了基坑施工安全;且該交叉連續墻的施工方法簡單,止水成本低,便于推廣應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交叉連續墻,包括第一連續墻和至少一個第二連續墻;
所述第一連續墻包括第一鋼筋籠,和所述第一鋼筋籠內部以及外部包覆的第一混凝土;
所述第一鋼筋籠的側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及兩側設置有鋼板;
所述第一連續墻通過所述凹槽與所述第二連續墻連接;
其中,所述第二連續墻包括第二鋼筋籠,和所述第二鋼筋籠內部以及所述第二鋼筋籠外部包裹的第二混凝土;每個所述第二連續墻的外壁分別與一個所述凹槽的所述鋼板相抵接。
本發明公開的交叉連續墻,先施工的地下連續墻的鋼筋籠設置有至少一個凹槽,凹槽的底部及內側壁上都焊接有鋼板,先施工的地下連續墻在澆筑混凝土時不澆在凹槽內,后施工的地下連續墻的鋼筋籠的一部分放入凹槽中,澆筑后施工的地下連續墻的混凝土,凹槽中也充滿混凝土,這樣交叉連續墻的接觸面變為鋼板與混凝土的接觸,大大提高了接縫止水質量。
進一步的,所述鋼板為Ω形的一體成型結構件,所述凹槽的底部、側部及所述凹槽的開口端兩側與所述鋼板焊接。
進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寬度與所述第二連續墻寬度相匹配。
進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深度為20cm~30cm。適量凹槽深度不僅能保證圍護結構強度和剛度,保證交叉連續墻的穩定性。
進一步的,所述鋼板的厚度不小于1cm。鋼板的厚度過小,鋼板易變形,從而影響連續墻的穩定性和止水效果。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為了提供上述交叉連續墻的施工方法。
一種交叉連續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預制所述第一鋼筋籠;將所述第一鋼筋籠吊運至所述第一連續墻的成槽內;
步驟2、澆筑第一混凝土,形成所述第一連續墻;其中,所述凹槽內不澆筑第一混凝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175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