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形成浮置板彈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組合件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06747.2 | 申請日: | 2022-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472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5 |
| 發明(設計)人: | 丁德云;周迎春;任奇;李騰;閆宇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九州一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8B23/00 | 分類號: | B28B23/00;B28B7/30;E01B1/00;E01B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旭智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3 | 代理人: | 吳鵬章 |
| 地址: | 10007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形成 浮置板 彈簧 隔振器 外套 組合 方法 | ||
1.一種用于形成浮置板彈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鋼模(10)、第二鋼模(20)、底盤(30)、外套筒主體(40)以及固定件(50);
其中,外套筒主體(40)包括筒體(41)、三個承載擋塊(42)以及錨固板(43),錨固板(43)沿筒體外壁圓周方向均勻布置有至少2個,承載擋塊沿筒體內壁圓周方向均勻布置;
底盤(30)的中央形成有凸臺(31),并且在凸臺中心處形成有第一螺孔(32),第一鋼模(10)為兩端開放的圓筒,其下端套設在凸臺(31)上,上端抵靠在筒體(41)的下端;
第二鋼模(20)為帶頂蓋(21)的圓筒,并且在頂蓋(21)的中心形成有第二螺孔(22),第二鋼模的下端抵靠在外套筒主體(40)的上端;
固定件(50)由上而下穿過第二螺孔(22)、第二鋼模(20)、外套筒主體(40)、第一鋼模(10)、底盤(30)以及第一螺孔(32),將第一鋼模(10)、第二鋼模(20)底盤(30)以及外套筒主體(40)固定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彈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31)外側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第三螺孔(33),并且在所述底盤(30)外側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第四螺孔(3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彈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組合件,其特征在于,第二鋼模(20)形成為倒圓臺狀,其下端口直徑小于的筒體(41)的上端口內徑,由此所述第二鋼模(20)下端插入筒體(41)中并且外側壁抵靠在筒體(41)的上端口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彈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組合件,其特征在于,外套筒主體(40)還包括設置在筒體(41)的上部內壁上的擋銷(44),第二鋼模(20)形成為直徑稍小于筒體(41)的上端口內徑的圓柱體,由此第二鋼模(20)的下端插入筒體(41)中并且抵靠在擋銷(44)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彈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組合件,其特征在于,第二鋼模(20)包括形成在下端的第一臺階部(23),第二鋼模(20)通過所述第一臺階部(23)卡設在筒體(41)的上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彈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組合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鋼模(10)的上端形成有第二臺階部(11),第一鋼模(10)通過所述第二臺階部(11)卡設在筒體(41)的下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彈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組合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鋼模(10)形成為直徑稍小于筒體(41)的下端口內徑的圓柱體,由此第一鋼模(10)的上端插入筒體(41)中并且抵靠在承載擋塊(42)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彈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0)為雙頭螺桿和螺帽。
9.一種利用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件來形成浮置板彈簧隔振器外套筒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據待形成的浮置板的厚度,選擇適當高度的第一鋼模(10)和第二鋼模(20),
將所選的第一鋼模(10)和第二鋼模(20)與外套筒主體(40)結合并固定,然后設置在浮置板生產模具中;以及
在浮置板的混凝土養護至一定強度后,拆除所述第一鋼模(10)和第二鋼模(20)。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外套筒頂蓋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九州一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九州一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0674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