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非對稱性UV曝光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80003432.6 | 申請日: | 2021-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90634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鈞;黃騰緯;劉江;江建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鑫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F7/20 | 分類號: | G03F7/20;G03F7/42;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 11410 | 代理人: | 王奕勛 |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對稱性 uv 曝光 方法 | ||
一種非對稱性UV曝光方法,以及使用它制造的金屬網格傳感器,包括將UV可固化涂層#1施加在光學透明基板的一側上,并將UV可固化涂層#2施加在光學透明基板的另一側上,并且將所述光學透明基板的兩側同時曝光于UV光,其中,UV可固化涂層#1與UV可固化涂層#2在不同的波長處具有UV吸收峰。不僅允許用于制造金屬網格觸摸傳感器的光學透明基板的選擇更大,而且還實現了更好的柔性和改善的光學特性。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于2021年2月9日提交的申請號為CN202110178400.1、發明名稱為“一種非對稱性UV曝光方法”的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并入本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非對稱性UV曝光方法,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可以應用于光學透明基板(不管是否有UV阻隔功能)的非對稱性UV曝光方法。
背景技術
基于金屬網格的觸摸傳感器提供了優越的柔性、優異的光學性能和較低的制造成本的優點,其中光學透明基板是關鍵部件。當前的工藝要求光學透明基材具有UV阻隔功能(例如某個UV波長的阻隔率大于90%),因此來自一側的UV光不會穿過基板以固化另一側的涂層。在當前的工藝中,將相同的UV可固化涂層涂覆在基板的兩側上,并通過具有相同峰值波長的UV光進行曝光(如圖1中所示)。光學透明基板中的UV阻隔功能起著關鍵作用,可阻止紫外線穿過基板,從而允許在基板的每一側形成獨特的微圖案。
在當前的制造過程中,由于對光學透明基板中的UV阻隔功能有強制性要求,因此選擇基板時可用的選項非常有限。在光學透明基板中引入UV阻隔功能需要基板供應商的開發工作,并且通常會犧牲基板的光學性能,例如較低的透光率和較高的霧度,這對于諸如金屬網格觸摸傳感器的應用是不希望的。目前,幾乎沒有PET產品具有UV阻隔功能,而新興的基板(例如COP和CPI)根本沒有UV阻隔,這阻礙了柔性設備(例如金屬網格狀觸摸傳感器)的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非對稱性UV曝光方法,其中光學透明基板的UV阻隔功能不是必需的,并因此允許所述光學透明基板的更多選擇。
在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非對稱性UV曝光方法,其包括將UV可固化涂層#1施加在光學透明基板的一側上,并將UV可固化涂層#2施加在所述光學透明基板的另一側上,并且將所述光學透明基板的兩側同時曝光于UV光,其中,所述UV可固化涂層#1與所述UV可固化涂層#2在不同的波長處具有UV吸收峰。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UV可固化涂層#1與所述UV可固化涂層#2的UV吸收峰之間的波長差異為至少10nm。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UV可固化涂層#1和所述UV可固化涂層#2各自獨立地選自由正性光刻膠和負性光刻膠組成的組。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正性光刻膠包含曝光后可溶于顯影液的樹脂材料,并且所述負光刻膠包含曝光后不溶于顯影液的樹脂材料。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UV可固化涂層#1和所述UV可固化涂層#2各自包含光引發劑。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UV可固化涂層#1和所述UV可固化涂層#2的光引發劑各自獨立地為選自由苯乙酮類化合物、二苯甲酮類化合物、三嗪類化合物、噻噸酮類化合物和肟酯類化合物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通過使用在不同的波長下具有UV吸收峰的兩種不同的光引發劑來實現所述UV可固化涂層#1與所述UV可固化涂層#2的UV吸收峰之間的波長差異。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光學透明基板由PET、COP、CPI、或者其他柔性或剛性材料制成。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光學透明基板不具有UV阻隔功能。
在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金屬網格觸摸傳感器,其通過根據上述非對稱性UV曝光方法制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鑫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鑫柔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8000343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