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使用移動終端傳輸信息的系統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80001337.2 | 申請日: | 2021-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575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6 |
| 發明(設計)人: | 金經洞 | 申請(專利權)人: | 阿林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20/32 | 分類號: | G06Q20/32;G06Q20/20;G07G1/06;G07G1/14;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專永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方挺;侯曉艷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使用 移動 終端 傳輸 信息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移動終端傳輸信息的方法,包括:信息傳輸服務器從所述移動終端接收有效載荷和目的地終端ID;所述信息傳輸服務器使用所述目的地終端ID,確定所述有效載荷要被傳輸到的目的地終端;所述信息傳輸服務器生成由安裝在目的地終端的轉發程序要執行的指令;所述信息傳輸服務器將所述指令和所述有效載荷傳輸至所述轉發程序。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具有的優點是,當需要將存儲在用戶的移動終端中的信息傳輸到某個目的地終端時,無論各種不同的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應用程序的類型如何,都可以通過統一、集成的系統有效且高效地傳輸這些信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使用移動終端傳輸信息的系統及其方法,更具體地,涉及即使在由各種不同的服務提供商提供多種應用程序的情況下也能夠有效地傳輸移動終端中的信息的信息傳輸系統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近來,諸如智能手機這樣的個人移動終端已廣泛普及。諸如智能手機這樣的個人移動終端已經被開發成不僅執行用于與對方通信的電話的功能,還執行互聯網接入、多媒體觀看和移動支付的功能。
隨著智能手機功能的擴展,它可以通過使用智能手機上安裝的應用程序來為在線下商店購買的商品付款,或者在會員帳戶中累積或存放獎勵(reward)。
當使用諸如智能手機這樣的移動終端進行支付或存放獎勵時,需要將存儲在智能手機中的諸如卡號或會員ID這樣的信息傳輸(transmit)到零售商店的終端。
近來,各種服務提供商不僅在線上購物中心提供支付手段,甚至在線下商店也開展了使用智能手機的支付業務,因此每個服務提供商都采用了不同的支付方案。
尤其是,隨著使用智能手機的支付服務提供商的數量的增加,支付方案的類型也隨之增加,因此出現了許多問題。
具體地,為了在線下商店中使用智能手機執行支付,需要將存儲在智能手機中的諸如信用卡信息或會員ID這樣的支付信息傳輸到諸如銷售點(POS)系統這樣的商戶終端,但是用于將存儲在智能手機中的支付信息傳輸到POS系統的接口設備并不統一,因此每個用戶都使用不同的獨特接口設備來傳輸支付信息。
例如,一些支付服務提供商提供專用的近場通信(NFC)讀取器來從智能手機讀取支付信息,而一些支付服務提供商提供磁性安全傳輸(MST)方法以在無需進行修改的情況下使用常規磁卡基礎設施。此外,一些支付服務提供商提供了一種用讀取器讀取顯示在用戶的智能手機上的快速響應(QR)碼的方法,其他支付服務提供商提供了一種讀取顯示在用戶的智能手機上的條形碼的方法,以及一些支付服務提供商也結合使用這些方法。
如此一來,由于每個支付服務提供商獨立建立了用于支付和存放獎勵的硬件接口,因此增加了用戶的困惑和不便,這使用智能手機的線下商店來說,成為了移動支付市場增長的主要障礙。
此外,即使對于線下商戶,也存在以下問題:每當新的支付服務提供商出現時,都需要添加用于從智能手機讀取支付信息的新的硬件,需要在POS系統上安裝新的支付軟件程序,并且在商戶的商店工作的職員需要進行培訓,以處理各個支付方案。
因此,需要統一的接口系統和方法,通過該系統和方法,盡管有各種不同的服務提供商,智能手機也能夠將支付信息、會員信息等有效地傳輸到特定的目的地終端。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將存儲在用戶終端中的信息有效地傳輸到目的地終端的系統和方法。
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使用移動終端傳輸信息的方法,包括:通過信息傳輸服務器從所述移動終端接收有效載荷(payload)和目的地終端ID;通過所述信息傳輸服務器使用所述目的地終端ID,確定有效載荷要被傳輸到的目的地終端;通過所述信息傳輸服務器生成由安裝在所述目的地終端上的轉發程序要執行的指令;通過所述信息傳輸服務器將指令和有效載荷傳輸至所述轉發程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阿林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阿林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8000133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