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四輪錯距旋壓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23371851.1 | 申請日: | 2021-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6801291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4 |
| 發明(設計)人: | 孫磊;成志鋼;陳曉陽;戴啟絡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22/16 | 分類號: | B21D22/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陳虹霞 |
| 地址: | 215600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楊舍***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四輪錯距旋壓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四輪錯距旋壓裝置,包括:芯模、以及通過軸向滑移結構設置于旋壓機中的門架,在門架上安裝有四個旋輪:第一旋輪、第二旋輪、第三旋輪和第四旋輪,四個旋輪由驅動裝置驅動;第一旋輪、第二旋輪、第三旋輪和第四旋輪依次沿芯模的軸向方向、由前向后呈螺旋間隔分布環繞于芯模的四周,兩兩相鄰旋輪的軸線至芯模的軸線的夾角α為90°,兩兩相鄰旋輪之間的軸向間距h相等,且第一旋輪至待旋壓鋁管外圓周面的最小距離H1<第二旋輪至待旋壓鋁管外圓周面的最小距離H2<第三旋輪至待旋壓鋁管外圓周面的最小距離H3<第四旋輪至待旋壓鋁管外圓周面的最小距離H4。該裝置大大減少了強旋減薄的道次,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成型質量。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旋壓機,尤其涉及一種四輪錯距旋壓裝置。
背景技術
鋁內膽生產線中,先采用旋壓機對鋁管進行強旋減薄,然后對鋁管進行加熱,再采用數控收口機將鋁管端部旋壓收口、形成瓶嘴結構。對鋁管進行強旋減薄的鋁管強旋生產線中,鋁管一方面隨旋壓機的芯模高速旋轉,另一方面鋁管外表面通過旋壓機的旋輪不斷擠壓塑性變形,從而使鋁管的管壁厚按照設計要求變薄,將等壁厚管道變為中間薄兩端厚的變壁管道。
目前旋壓機中的旋輪的數量設置為三個,三個旋輪相對于芯模軸線呈旋轉對稱分布于芯模的四周,且三個旋輪至芯模外表面的距離相等。在鋁管強旋生產線中,如果旋輪單次徑向進給量過大會造成旋輪前端的料出現淤積現象,導致旋輪橫移故障、鋁管旋壓報廢,此外,旋輪單次徑向進給量過大還容易出現設備共振,導致鋁管表面起皮或產生褶皺。因而只能采用小徑向進給量、多道次旋壓方式對鋁管進行強旋減薄作業,生產效率非常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成型質量好的四輪錯距旋壓裝置。
高壓容器中的內膽多采用鋁合金材質,鋁合金長期暴露于空氣中容易出現外表面氧化現象,導致外表面硬度提高,如果直接對由鋁合金材質制成的鋁管進行強旋減薄作業,容易導致鋁管表面起皮或產生褶皺,因而采用背景技術中所述的三輪等距排布的旋輪對鋁管進行強旋減薄前,三個旋輪需要對鋁管先進行整形,然后再進行正式旋壓。此外,三個旋輪在正式旋壓過程中,為了盡量避免旋輪前端出現料淤積、鋁管表面出現起皮或產生褶皺等現象,旋輪只能采用小徑向進給量、多道次旋壓方式進行強旋減薄作業,工作效率無法得到提高。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一種四輪錯距旋壓裝置,包括:前后水平方向橫臥安裝于旋壓機中的芯模、以及通過軸向滑移結構設置于旋壓機中的門架,門架能通過軸向滑移結構相對于芯模的軸向方向向前或向后水平移動;在門架上安裝有四個旋輪:第一旋輪、第二旋輪、第三旋輪和第四旋輪,四個旋輪由驅動裝置驅動分別繞自身軸線轉動;第一旋輪、第二旋輪、第三旋輪和第四旋輪依次沿芯模的軸向方向、由前向后呈螺旋間隔分布環繞于芯模的四周,兩兩相鄰旋輪的軸線至芯模的軸線的夾角α為90°,兩兩相鄰旋輪之間的軸向間距h相等,四個旋輪各自具有一定的徑向進給吃刀量,因而第一旋輪至待旋壓鋁管外圓周面的最小距離H1<第二旋輪至待旋壓鋁管外圓周面的最小距離H2<第三旋輪至待旋壓鋁管外圓周面的最小距離H3<第四旋輪至待旋壓鋁管外圓周面的最小距離H4。
進一步地,前述的一種四輪錯距旋壓裝置,其中,兩兩相鄰旋輪之間的軸向間隙h優選選用范圍為5~10mm,第一旋輪的徑向進給吃刀量優先選用范圍為0.5~1mm,第二旋輪的徑向進給吃刀量優先選用范圍為1.5~2mm,第三旋輪的徑向進給吃刀量優先選用范圍為1.5~2mm,第四旋輪的徑向進給吃刀量優先選用范圍為1.5~2mm。
四個旋輪的結構、大小均完全相同。旋輪的斷面外側壁輪廓線由前至后依次由第一傾斜直線狀輪廓線和第二傾斜直線狀輪廓線構成,第一傾斜直線狀輪廓線由前至后逐漸向外傾斜,第二傾斜直線狀輪廓線由前至后逐漸向內傾斜,第一傾斜直線狀輪廓線與第二傾斜直線狀輪廓線之間通過倒圓圓弧輪廓線光滑連接;第一傾斜直線狀輪廓線與水平直線的夾角β優選選用范圍為13°±0.5°;第二傾斜直線狀輪廓線與水平直線的夾角γ優選選用范圍為20°±0.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337185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