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介入式導管泵及其泵體有效
| 申請號: | 202122152669.0 | 申請日: | 2021-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6439825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6 |
| 發明(設計)人: | 付建新;張家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心擎醫療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60/165 | 分類號: | A61M60/165;A61M60/237;A61M60/221;A61M60/411 |
| 代理公司: | 蘇州大成君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547 | 代理人: | 張印鐸 |
| 地址: | 215100 江蘇省蘇州市高***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介入 導管 及其 | ||
公開了一種能穩定保持泵間隙的介入式導管泵及其泵體,泵體包括:具有血液進口和血液出口的泵殼、收納在泵殼內并用于為血液的流動提供動力的葉輪;泵殼至少包括限定血液流動通道的覆膜;其中,泵體包括徑向收折狀態和徑向展開狀態,泵體可被操作地在徑向收折狀態與徑向展開狀態之間切換;覆膜被配置為相比于未受力狀態,在泵殼處于徑向展開狀態下不發生拉伸形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心臟輔助用途設備,更特別地,涉及一種介入式導管泵及其泵體。
背景技術
介入式導管泵裝置(簡稱血泵)可以泵送血液。以左心室輔助為例,現有技術一般將介入式導管泵裝置的泵設在受試者體的左心室內,通過一個軟軸帶動該泵的葉輪旋轉,通過電機驅動該軟軸,向泵傳遞動力。
現有導管泵為了確保穩定的收縮和擴張,使其能夠插入到患者的血管并可在插入后擴張。在壓縮和擴張的過程中,轉子(例如葉輪)和外殼通常都會相應的變形,此時存在的問題在于:需要保持泵間隙,即葉輪的徑向外端與外殼的內壁之間的間隔間隙,處于最小狀態并保持穩定,以便于優化泵的效能。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穩定地保持泵間隙的介入式導管泵及其動力傳遞組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介入式導管泵用泵體,能被輸送至心臟的期望位置泵送血液;包括:具有血液進口和血液出口的泵殼、收納在泵殼內并用于為血液的流動提供動力的葉輪;泵殼至少包括限定血液流動通道的覆膜。其中,泵體包括徑向收折狀態和徑向展開狀態,可被操作地在徑向收折狀態與徑向展開狀態之間切換。覆膜被配置為相比于未受力狀態,在泵殼處于徑向展開狀態下不發生拉伸形變。
一種介入式導管泵用泵體,能被輸送至心臟的期望位置泵送血液;包括:具有血液進口和血液出口的泵殼、收納在泵殼內并用于為血液的流動提供動力的葉輪;泵殼至少包括限定血液流動通道的覆膜。其中,泵體包括適于在受試者脈管系統中輸送的徑向收折狀態、對應葉輪不旋轉時的自然展開狀態和對應葉輪旋轉時的工作狀態。在泵體由自然展開狀態切換至工作狀態的過程中,葉輪的旋轉引發的施加在覆膜上的血液背壓使得覆膜的褶皺被至少部分的展平。
優選地,褶皺的展平使得覆膜的直徑增大。
優選地,褶皺的展平使得覆膜的直徑的增大率不超過3%。
優選地,由自然展開狀態至工作狀態的過程中,覆膜至少存在直徑不增大的子過程。
優選地,覆膜被配置為相比于未受力狀態,在泵殼處于自然展開狀態或工作狀態下不發生拉伸形變。
優選地,泵殼還包括用于支撐展開覆膜的支撐構件;徑向展開狀態包括對應葉輪不旋轉時的自然展開狀態;覆膜被配置為導致其發生拉伸變形的臨界點應力大于等于泵殼處于自然展開狀態時支撐構件對其施加的力。
優選地,徑向展開狀態還包括對應葉輪旋轉時的工作狀態;覆膜發生拉伸變形的臨界點應力大于等于泵體處于最大工況時由于葉輪的旋轉而導致的血液背壓對覆膜施加的力。
優選地,覆膜本身的材料強度足以抵抗支撐構件的外擴張力,進而覆膜在泵殼由徑向收折狀態切換至自然展開狀態時的周向拉伸形變量為0。
優選地,覆膜本身的材料強度足以抵抗由于葉輪的旋轉而導致的血液背壓對其施加的力,進而在泵殼由自然展開狀態切換至工作狀態時覆膜的周向拉伸形變量為0。
優選地,覆膜在泵體處于工作狀態下的直徑大于泵體處于自然展開狀態下的直徑。
優選地,所述泵體包括對應所述葉輪旋轉時的工作狀態;在泵體處于工作狀態下,葉輪的旋轉引發的施加在覆膜上的血液背壓使得覆膜的褶皺被至少部分的展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心擎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心擎醫療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215266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