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注塑溫度控制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121208244.0 | 申請日: | 2021-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5849506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8 |
| 發明(設計)人: | 周小平;陶旭峰;黃小標;李茹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博特爾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78 | 分類號: | B29C45/78;B29C45/74 |
| 代理公司: | 南昌科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43 | 代理人: | 劉福來 |
| 地址: | 336300***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注塑 溫度 控制 機構 | ||
一種新型注塑溫度控制機構,其中料倉設于料筒側壁上,多個弧形架皆為弧形結構,并以每二個為一對套合于料筒外壁之上形成陣列,二個合并架分布于料筒兩側,并與兩側的弧形架陣列固定對接;二個雙向氣缸以鉸接方式對稱設置于料筒兩側,并以其兩端輸出軸各連接于一個合并架;每個弧形架內側面都設有加熱帶,每二個弧形架之間設有冷凝管。當料筒內注塑作業因故障而發生超溫時,通過雙向氣缸驅動弧形架及其加熱帶朝兩側移動,使加熱帶與料筒的貼合被迅速分離,防止加熱帶余溫繼續傳導熱量并實現加熱源的迅速切斷,同時再通過與加熱帶間隔交錯布置的冷凝管通入循環水實現均勻、快速的冷卻效果,以此對注塑事故高溫進行快速控制。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注塑工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注塑溫度控制機構。
背景技術
注塑工藝中的溫度控制屬于較為嚴格的一個環節,當塑料顆粒通過料斗進入料筒之內時,通過注射缸及螺桿帶動向前傳輸,同時被料筒之外的加熱器逐步熔化,最后在噴嘴處輸出至模具。在此操作步驟之間,如果加熱器的加熱溫度過高,則會造成工作部件出現較大的熱變形,影響液壓、傳動系統的工作精度,進而降低注塑工作質量,同時還會加速密封膠的老化失效,引發泄露事故,同時制件不易冷卻定型;但如果加熱溫度過低,則會導致注塑物料不易成型、型腔不易打滿,降低制件外形尺寸。現有技術對于料筒加熱器的熔料溫度只能進行緩慢調節,如果因堵塞、停轉等突發事件造成筒內極端高溫,普通加熱結構即使切斷供熱電源依然無法實現快速降溫,且對于加熱器的余熱傳導難以進行迅速控制,因此,需要一種新的技術方案加以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注塑溫度控制機構,用以快速控制注塑加熱機構的事故高溫,保障注塑作業的安全運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施:一種新型注塑溫度控制機構,包括料倉、料筒、多個弧形架、二個合并架、二個雙向氣缸、多個加熱帶、多個冷凝管。其中,所述料倉設于所述料筒側壁之上用于承接物料,料筒為筒狀結構,其內部設有針對塑料顆粒的螺旋輸送機構;多個弧形架皆為弧形結構,并以每二個為一對套合于料筒外壁之上形成線性陣列排布,其中每對中的二個弧形架之間保持一定間隙;二個所述合并架分布于料筒兩側,并與兩側的弧形架陣列固定對接;所述雙向氣缸具有二個對稱布置的輸出軸,二個雙向氣缸以鉸接方式對稱設置于料筒兩側的鉸接架上,并以其兩端輸出軸各連接于一個合并架;每個弧形架內側面都設有一個所述加熱帶,每二個弧形架之間都以纏繞方式設有一個所述冷凝管。
進一步的,所述料筒外壁上對稱布置的二個所述加熱帶之間通過導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架與所述加熱帶的貼合部位由隔熱材料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雙向氣缸與所述鉸接架的鉸接貼合部位設有隔熱層。
進一步的,多個線性陣列布置的所述加熱帶間距與多個線性陣列布置的所述冷凝管間距相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利用對稱布置的弧形架、合并架結構,實現弧形架內加熱帶的開合功能,當料筒內注塑作業因故障而發生超溫時,通過雙向氣缸驅動弧形架及其加熱帶朝兩側移動,使加熱帶與料筒的貼合被迅速分離,防止加熱帶余溫繼續傳導熱量并實現加熱源的迅速切斷,同時再通過與加熱帶間隔交錯布置的冷凝管通入循環水實現均勻、快速的冷卻效果,以此對注塑事故高溫進行快速控制,保障注塑作業的安全運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側視圖;
圖2是圖1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加熱狀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冷卻狀態示意圖。
圖中:1-料倉,2-料筒,3-弧形架,4-合并架,5-雙向氣缸,5a-鉸接架,6-加熱帶,7-冷凝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博特爾實業有限公司,未經江西博特爾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120824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