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調整式扣具有效
| 申請號: | 202120825857.2 | 申請日: | 2021-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5381880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善興;石井大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4B11/25 | 分類號: | A44B11/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李林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整 式扣具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調整式扣具,包括母扣及公扣,其中該母扣的基座頂面處設有間隔設置有扣持部,該扣持部設有復數凸起扣合體及縷空透氣孔,而該公扣于本體二側側板、二側板中央間隔片與二側板橫向銜接的橫隔片間圍繞形成有復數結合空間,而每一結合空間前后壁面設有扣合部,且該橫隔片下方朝結合空間方向設有可卡入前后相鄰扣合體外側扣槽的卡扣,即可依據欲結合的結合空間的位置來將公扣向前或向后對正于母扣的扣合體位置,用以調整結合物開口的松緊度且同時形成上下貫穿的透氣通道。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調整式扣具,尤指利用公扣的復數扣合部與母扣的復數扣持部于相互定位時產生不同的扣持位置,用以調整結合物開口正確的松緊度且同時具有上下貫穿的透氣通道。
背景技術
現今扣具的使用非常普遍,且不同型式的扣具則有不同的扣合方式,并可同時分別應用于衣物、鞋子或袋子上使用,而扣具通常是利用繩索來穿設于其內,并將繩索二端的頭部穿出后,即可利用一扣具為由繩索一端的頭部外徑套入,使扣具沿繩索外徑表面移動,用以方便調整衣物、鞋子或袋子等的開口大小使用。
再者,一般衣物(如:外套、運動服、手套或雨衣等)為了方便于穿著或調節袖口大小,大都會利用一粘扣帶(通稱為魔鬼氈)車縫于袖口處,以防止外部強風或雨水由袖口處進入于衣物內,且因二片尼龍帶上為分別編織有復數個小勾環及絨毛小環孔,當二片尼龍粘貼時,便可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具有耐用、容易拉開、質輕、可輕洗等優點,并于使用者在雪地或寒冷潮濕的天候環境下配戴保暖手套或防滑手套時,也可方便直接拉扯于粘扣帶來調整其松緊度而不需將手套脫下,以有效防止手部外露造成凍傷的情況發生,故,粘扣帶被廣泛應用于特殊需求或使用環境來取代一般按式鈕扣、扣鉤、鈕扣和繩索。
惟該現有粘扣帶粘貼時,使用者當下只能憑著感覺拉動于現有粘扣帶來調整其松緊度,無法確實得知是否已調整至適當松緊位置,而需要再次進行拉開作粘貼的動作,并于經由多次的反復拉開、粘貼后,其絨毛小環孔容易被剝離而粘住在小勾環上,或是在小勾環上沾粘有衣物的棉絮或異物,因而影響整體粘貼效果,并造成現有粘扣帶使用久了便會失去原有的粘扣性,若欲清除現有粘扣帶上的絨毛、棉絮或異物等則需花費好一番功夫才能清理干凈,且清理后粘扣性恢復的效果相當有限,使用沒多久又逐漸失去原有的粘扣性,也有使用者將衣物送回成衣廠商或坊間車縫的工作室進行更換,并使現有粘扣帶上的縫線去除后,便可將現有粘扣帶換掉,再將新的粘扣帶來車縫于衣物上,但此種更換粘扣帶方式不僅相當的耗費工時與成本,其整體使用上的方便性也將大打折扣,而有待從事于此行業者重新設計來加以有效解決。
此外,一般衣物使用的粘扣帶并不透氣,相對地在一些運動、健身或鞋子等有通風需要的用途下,其粘扣帶除了需要考慮調整松緊度的便利性外,也同時需要考慮透氣性,另外,在洗滌衣物時車縫于衣物的粘扣帶位置極不容易曬干,當此部位長久潮濕時便極為容易產生發霉或布料劣化的情形發生,所以,如何設計出容易拆裝、透氣性佳且操作方便的結構,便為此行業設計者所給予研發的所在。
實用新型內容
故,本實用新型設計人有鑒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始設計出此種調整式扣具的新型專利者。故,實用新型設計人有鑒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始設計出此種調整式扣具的新型專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調整式扣具,包括有母扣及公扣,其特征在于:
該母扣具有供結合于預設結合物上的基座,并于基座頂面處設有間隔設置的扣持部,而扣持部設有復數凸起狀的扣合體及前后相鄰于扣合體之間的縷空透氣孔,而透氣孔相對二外側壁面扣合體處分別設有凹陷狀的扣槽,再于二扣槽頂面處設有平整狀的擋止面;
該公扣于本體二側側板與二側板橫向銜接的橫隔片之間圍繞形成有復數結合空間,而每一結合空間周圍壁面都設有扣合部,且該橫隔片下方朝結合空間方向設有能夠卡入前后相鄰扣合體外側扣槽的卡扣,在二側板中央等距位置的相鄰橫隔片之間設有間隔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082585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