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無人車用自動轉向車橋有效
| 申請號: | 202120805112.X | 申請日: | 2021-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5284217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4 |
| 發明(設計)人: | 滕義松;王文明;孫心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南普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B35/00 | 分類號: | B60B3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盧美玲 |
| 地址: | 221700 江蘇省徐***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無人 自動 轉向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無人車用自動轉向車橋,包括橋管、轉向羊角總成以及驅動機構等,轉向羊角總成固定在橋管的兩端上,驅動機構固定在橋管上與轉向羊角總成相連接實現轉向。本實用新型結構模塊化設計,裝配簡單,布置占用空間少,轉向羊角總成采用球頭結構,間隙小降低了無人車行駛時數據修正,橋管與地面距離增大,加大了車輛的通過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智能無人車用自動轉向車橋。
背景技術
目前電動四輪車和無人車的車橋結構復雜,制作工藝復雜,往往在安裝過程中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且維修困難。車橋的整體因為零件復雜和性能限制問題占用空間大,普通車橋距離地面小,通過性小。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無人車用自動轉向車橋,將車輛車橋結構模塊化設計,車橋布置合理化,裝配方便,車橋布置占用空間少,使得橋管與地面距離增大,加大了車輛的通過性,并使用球頭組件,間隙小降低了無人車行駛時數據修正。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無人車用自動轉向車橋,包括:
橋管,所述橋管具有兩個端部;
轉向羊角總成,所述轉向羊角總成包括連接件、單擺臂和球頭組件,所述連接件固定在所述橋管的端部,所述單擺臂通過所述球頭組件與所述連接件轉動連接;
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與所述單擺臂相連接,用于驅動所述單擺臂在所述連接件上轉動。
優選地,所述連接件與所述單擺臂均為C型結構,所述連接件與所述單擺臂的C型結構使其均具有兩個端部,在相連接的所述單擺臂的端部與所述連接件的端部中,所述單擺臂的端部位于所述連接件的端部的下方,形成錯位連接。
優選地,所述連接件的端部與所述單擺臂的端部通過球頭組件進行連接。
優選地,所述球頭組件具有一球頭,所述球頭上具有一球桿,所述球桿靠近所述球頭的位置處設置有錐面,所述球桿通過螺母固定在相對應的位置,且錐面與相其相接觸的面形成抵緊關系。
優選地,所述驅動機構為轉向器,其具有兩個拉桿,兩個所述拉桿分別與兩個所述單擺臂相連接,對應的所述單擺臂上設置有與所述拉桿相連接的長臂。
優選地,所述轉向器通過若干固定件與所述橋管相固定。
優選地,所述轉向器通過電機驅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將車輛車橋結構模塊化設計,利用連接件和單擺臂形成主體結構,可以簡約裝配工藝,使得車橋零部件成本減少,車橋布置占用空間少,使得橋管與地面距離增大,加大了車輛的通過性,并通過球頭組件進行連接,間隙小降低了無人車行駛時數據修正。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智能無人車用自動轉向車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主視圖;
圖4為圖3中A部的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南普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徐州南普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080511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金屬粉末高溫真空燒結濾芯
- 下一篇:一種新能源汽車換電版電池鎖緊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