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薄殼山核桃育苗扶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20706747.4 | 申請日: | 2021-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676872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劉樹德;張長江;許艷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宿州長林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7/14 | 分類號: | A01G17/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朱陳晨 |
| 地址: | 2342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山核桃 育苗 扶正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薄殼山核桃育苗扶正裝置,包括兩個并排的基桿,基桿上方安設有可拆卸的扶正錐筒,扶正錐筒包括左半錐筒和右半錐筒,左半錐筒和右半錐筒的結構和形狀相同,基桿的下方還分設有數個埋設于泥土中的固頂凸釘,基桿的底部位于固頂凸釘的位置嵌設有永磁鐵;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基桿分設于薄殼山核桃苗的兩側,并在基桿下方的泥土中埋設固頂凸釘,基桿吸附在固頂凸釘,然后將左半錐筒和右半錐筒相互靠近,薄殼山核桃苗位于兩者之間,然后固定好左半錐筒和右半錐筒與基桿的位置,可達到扶正的效果,且可重復使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薄殼山核桃種植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薄殼山核桃育苗扶正裝置。
背景技術
薄殼山核桃種植移栽以后,由于沒有扎根,會容易傾斜,若是不進行扶正,會影響其他的薄殼山核桃苗,目前采用的方法多為泥土中插入竹竿,然后將其綁設在竹竿上,可效果不佳,且竹竿不可重復利用。
實用新型內容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薄殼山核桃育苗扶正裝置,包括兩個并排的基桿,基桿上方安設有可拆卸的扶正錐筒,扶正錐筒包括左半錐筒和右半錐筒,左半錐筒和右半錐筒的結構和形狀相同;
基桿的下方還分設有數個埋設于泥土中的固頂凸釘;
基桿的底部位于固頂凸釘的位置嵌設有永磁鐵,使用時,將基桿分設于薄殼山核桃苗的兩側,并在基桿下方的泥土中埋設固頂凸釘,基桿吸附在固頂凸釘,然后將左半錐筒和右半錐筒相互靠近,薄殼山核桃苗位于兩者之間,然后固定好左半錐筒和右半錐筒與基桿的位置,可達到扶正的效果,且可重復使用。
進一步的,扶正錐筒選用金屬材質,且扶正錐筒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有橡膠墊,扶正錐筒通過吸附的方式固定在基桿上,可便于調節位置,橡膠墊的作用對薄殼山核桃苗桿起到保護的作用。
進一步的,左半錐筒和右半錐筒的外表面靠近基桿兩側的位置開設有斜盲孔,扶正桿可嵌設在斜盲孔內,輔助扶正錐筒扶正,可適用于大型的苗桿。
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通過取出橡膠塞將藥物從出液口倒入液體容納腔內,然后握緊把手推動輪體運動,在運輸的過程中可攪拌桿可對內部的液體進行混合攪拌,且運輸比較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左半錐筒、右半錐筒相互靠近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基桿;2、左半錐筒;3、右半錐筒;4、固頂凸釘;5、永磁鐵;6、橡膠墊;7、斜盲孔。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下述實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
說明書附圖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間”等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如圖1-2所示,一種薄殼山核桃育苗扶正裝置,包括兩個并排的基桿1,基桿1上方安設有可拆卸的扶正錐筒,扶正錐筒包括左半錐筒2和右半錐筒3,左半錐筒2和右半錐筒3的結構和形狀相同;
基桿1的下方還分設有數個埋設于泥土中的固頂凸釘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宿州長林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宿州長林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07067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ATBS報廢料的兩級預處理裝置
- 下一篇:一種包裝食品的漏氣檢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