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裝配式生態護岸有效
| 申請號: | 202120705611.1 | 申請日: | 2021-04-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832376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劉鋒;魏光輝;范文曉;馬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疆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B3/12 | 分類號: | E02B3/12;A01G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830052 新疆維吾爾自***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配式 生態 護岸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裝配式生態護岸,包括地基,地基的上表面分別設置有土壤層和T形卡塊,土壤層的上表面搭接有廂式護岸,所述廂式護岸的下表面開設有與T形卡塊相適配的T形槽,且T形卡塊與T形槽的內壁滑動連接,地基的上表面開設有兩個條形槽,條形槽的內底壁安裝有滑軌,廂式護岸的下表面安裝有若干個滾輪,滾輪與滑軌的內壁滑動連接。該裝配式生態護岸,通過設置廂式護岸、T形卡塊,滑軌、滾輪和限位螺栓,便于使該生態護岸更加方便拆裝,有效避免澆筑混凝土較為繁瑣,浪費大量資源的問題,通過將廂式護岸吊裝至現場裝配,達到了施工工序少、施工周期短,同時不會影響周圍生態環境的目的,從而提高了護岸建造速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態護岸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裝配式生態護岸。
背景技術
生態護岸指的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與土木工程相結合,能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還具備使河水與土壤相互滲透,增強河道自凈能力,產生一定自然景觀效果,對河道坡面進行防護的一種河道護坡形式。
現有的生態護岸為了增強強度大多采用混凝土澆筑的形式進行建造,這種建造方式不僅施工工序較多,施工周期長,建造速度較慢,且較為繁瑣,浪費了大量的人力以及財力資源,同時對周圍的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影響,實用性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配式生態護岸,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裝配式生態護岸,包括地基,地基的上表面分別設置有土壤層和T形卡塊,土壤層的上表面搭接有廂式護岸,所述廂式護岸的下表面開設有與T形卡塊相適配的T形槽,且T形卡塊與T形槽的內壁滑動連接,地基的上表面開設有兩個條形槽,條形槽的內底壁安裝有滑軌,廂式護岸的下表面安裝有若干個滾輪,滾輪與滑軌的內壁滑動連接,廂式護岸的左側和T形卡塊的左側均開設有相適配的螺紋孔,螺紋孔的內壁螺紋連接有限位螺栓,廂式護岸的右側安裝有防護欄,廂式護岸的上表面開設有若干個種植槽。
優選的,所述土壤層和地基的內部開設有相適配的排水槽,排水槽的內壁安裝有排水管,種植槽的內底壁和土壤層的表面開設有相適配的通孔,通孔的內壁安裝有滲水管,且滲水管遠離種植槽的一端與排水管的內部相連通。
優選的,所述土壤層的上表面設置有人行臺階,且廂式護岸的數量為兩個。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裝配式生態護岸,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該裝配式生態護岸,通過設置廂式護岸、T形卡塊,滑軌、滾輪和限位螺栓,便于使該生態護岸更加方便拆裝,有效避免澆筑混凝土較為繁瑣,浪費大量資源的問題,通過將廂式護岸吊裝至現場裝配,達到了施工工序少、施工周期短,同時不會影響周圍生態環境的目的,從而提高了護岸建造速度。
2.該裝配式生態護岸,通過設置種植槽、排水管和滲水管,便于在降雨時,將積攢在種植槽中的雨水快速排出,避免雨水積攢在種植槽中對植物造成損壞以及種植槽中的土壤流失嚴重的問題,對護岸的生態環境防護性較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地基、2土壤層、3 T形卡塊、4廂式護岸、5滑軌、6滾輪、7限位螺栓、8防護欄、9種植槽、10排水管、11滲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疆農業大學,未經新疆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07056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應用于高壓系統的快插接頭
- 下一篇:一種海綿城市水資源利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