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健身運動組合式毽子毽球有效
| 申請號: | 202120668529.6 | 申請日: | 2021-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5387445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勒世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3B67/183 | 分類號: | A63B67/183;A63B71/06 |
| 代理公司: | 南昌恒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25 | 代理人: | 楊志宇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健身運動 組合式 毽子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健身運動組合式毽子毽球,包括可替換毽體、智能采集裝置和絕緣橡膠底座,所述智能采集裝置的頂部固定設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頂部開設有插槽,所述可替換毽體的底部固定設有插塊,所述插塊和插槽相配合,所述連接塊的內部位于插槽的下方設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內部橫向轉動連接有雙向絲桿,所述雙向絲桿的一端貫穿至連接塊的外部,所述雙向絲桿的桿壁兩側均設有移動桿,兩個所述移動桿的桿壁分別通過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與雙向絲桿的桿壁兩側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能夠將可替換毽體與智能采集裝置進行較緊的固定,避免可替換毽體出現脫落的現象。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毽子毽球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健身運動組合式毽子毽球。
背景技術
踢毽子是中國民間傳統運動項目之一,它起源于中國漢代,唐宋時期開始盛行,明代開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賽,清代達到鼎盛時期,2010年10萬字的“中國競技毽競賽規則”一書出版,踢毽子的這種最新競賽形式將這一古老運動煥發青春,成為距奧運立項標準最近的中國傳統體育運動;毽子是一項良好的全身性運動,它不需要任何專門的場地和設備,運動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尤其有助于培養人的靈敏性和協調性,有助于身體的全面發展,增強健康。
經搜索專利號為CN208193578U,公開了一種組合式智能毽子毽球,由組合式可替換毽體、智能采集裝置和絕緣橡膠底座三部份組成,智能采集裝置中設有碰撞壓力傳感器、陀螺儀傳感器和無線芯片,采集毽子毽球的運動數據,通過無線芯片連通智能手機App,實現運動數據交互和儲存,采集、分析、計算運動數據,在智能手機App中建立運動數據庫并顯示,電能由智能采集裝置中的紐扣電池提供,通過智能手機App觀看毽子毽球教學視頻,上述專利中可替換毽體是通過毽體固定器與毽體連接卡扣進行固定的,但是上述固定的方式容易出現松動的現象,從而導致可替換毽體脫落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可替換毽體是通過毽體固定器與毽體連接卡扣進行固定的,但是上述固定的方式容易出現松動的現象,從而導致可替換毽體脫落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智能健身運動組合式毽子毽球。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健身運動組合式毽子毽球,包括可替換毽體、智能采集裝置和絕緣橡膠底座,所述智能采集裝置的頂部固定設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頂部開設有插槽,所述可替換毽體的底部固定設有插塊,所述插塊和插槽相配合,所述連接塊的內部位于插槽的下方設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內部橫向轉動連接有雙向絲桿,所述雙向絲桿的一端貫穿至連接塊的外部,所述雙向絲桿的桿壁兩側均設有移動桿,兩個所述移動桿的桿壁分別通過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與雙向絲桿的桿壁兩側螺紋連接,所述空腔的頂部橫向開設有條形孔,所述插塊的底部對稱開設有兩個凹槽,兩個所述移動桿的上端均穿過條形孔并均延伸至兩個所述凹槽的內部,且相背的桿壁均固定設有卡塊,兩個所述凹槽的側壁分別開設有與兩個所述卡塊相配合的卡槽。
優選的,所述插塊和插槽均為方形。
優選的,所述空腔的兩側均嵌設有滾動軸承,所述雙向絲桿的兩端均通過滾動軸承分別與空腔的兩側轉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雙向絲桿位于連接塊外部的一端固定設有轉輪。
優選的,所述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的螺旋方向相反。
優選的,所述連接塊、插塊、雙向絲桿和移動桿均采用PP塑料制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能健身運動組合式毽子毽球,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工學院,未經南昌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06685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易撕帶熱接裝置及自動覆膜機
- 下一篇:一種帶橡膠底套的拉丁舞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