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油管的泄油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120476952.6 | 申請日: | 2021-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464073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思遠;龐國臣;邱建龍;陳向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臨沂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B34/10 | 分類號: | E21B34/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6027 山東省臨***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油管 泄油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用于油管的泄油器,包括筒體,以及成型于所述筒體用于使內部原油排出管外的泄油孔,還包括安裝在所述泄油孔處用于控制原油從所述筒體內流出與否的泄油機構。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當需要對抽油桿或抽油泵進行維護時,提出部分或全部抽油桿,向油管內泵入一定壓力,鋼球對彈簧進行壓縮,在鋼球與第一殼體或者第二殼體之間產生縫隙,在壓力作用下,油管內原油等液體沿泄油孔通過該縫隙流入第一殼體或者第二殼體內并最終通過堵蓋上的圓孔流出實現泄油目的,后續可實現油管內無液體上提,不僅增加了泄油的穩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降低了污染環境的隱患。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泄油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用于油管的泄油器。
背景技術
當前油田普遍使用的采油方式為有桿泵,即油管攜帶抽油泵下入井筒內一定深度,再經地面下入抽油桿與泵內柱塞連接,通過抽油機的往復運動帶動抽油桿和柱塞實現對原油的抽汲動作,將井底原油采出到地面,當抽油桿或抽油泵出現故障,就需要動用修井作業以恢復采油,在修井作業過程中,當需要把油管從井筒內提出,因泵上油管內的空間相對封閉,管內原油等液體無處釋放,被攜帶到地面對環境造成污染,油田有桿泵抽油管柱中用于泄油的工具多為銷釘式泄油器,該工具或安裝在抽油泵上或安裝在抽油泵下,其雖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點,但隨著油田開采時間的延長,會出現抽油桿偏磨脫斷、結蠟結垢嚴重導致的卡泵等故障,當出現上述情況時,安裝在泵上或泵下的銷釘式泄油器形同虛設,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在提出原井管柱時不可避免要把原油等液體攜帶至地面,造成污染。因此急需一種用于油管的泄油器來解決這種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用于油管的泄油器。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用于油管的泄油器,包括筒體,以及成型于所述筒體用于使內部原油排出管外的泄油孔,還包括安裝在所述泄油孔處用于控制原油從所述筒體內流出與否的泄油機構。
優選地:所述泄油機構包括第一殼體、堵蓋,所述堵蓋安裝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內部,所述堵蓋的一側在所述第一殼體的內部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設置有鋼球,所述第一殼體的一側在所述筒體上設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筒體通過螺釘連接。
如此設置,所述泄油機構用于用于控制原油從所述筒體內流出與否。
優選地:所述泄油機構包括第二殼體、堵蓋,所述堵蓋安裝在所述第二殼體的內部,所述第二殼體與所述堵蓋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堵蓋的一側在所述第二殼體的內部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設置有鋼球,所述第二殼體與所述筒體通過螺紋連接。
如此設置,通過螺紋連接將所述第二殼體與所述筒體連接在一起,依靠自身進行密封,防止在正常使用時,產生泄漏。
優選地:所述泄油孔成型于所述筒體,所述泄油孔設置有2個。
如此設置,一體成型方便進行加工制造。
優選地: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堵蓋通過螺紋連接。
如此設置,通過螺紋連接便于對內部壓力的大小進行調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當需要對抽油桿或抽油泵進行維護時,提出部分或全部抽油桿,向油管內泵入一定壓力,鋼球對彈簧進行壓縮,在鋼球與第一殼體或者第二殼體之間產生縫隙,在壓力作用下,油管內原油等液體沿泄油孔通過該縫隙流入第一殼體或者第二殼體內并最終通過堵蓋上的圓孔流出實現泄油目的,后續可實現油管內無液體上提,不僅增加了泄油的穩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降低了污染環境的隱患。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臨沂大學,未經臨沂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047695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索具根部彎曲疲勞性能測試設備
- 下一篇:一種食品營養成分檢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