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地球儀片材自動打孔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120361083.2 | 申請日: | 2021-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520671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9 |
| 發明(設計)人: | 姚德君;李勇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余姚市樂奇文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6F1/02 | 分類號: | B26F1/02;B26D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鄭黎明 |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球儀 自動 打孔 機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地球儀片材自動打孔機構,包括機架,位于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工作平臺,與控制系統電連接的自動打孔組件設置于所述的工作平臺上,所述自動打孔組件包括識別取樣機構以及打孔機構,通過識別取樣機構以及打孔機構的相互配合,實現自動化的對地球儀片材自動打孔,更精準,合格率更高,有利于規模化生產,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文具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地球儀片材自動打孔機構。
背景技術
地球儀是向人們傳授地理知識的常用工具,更是向中、小學進行地理和地球知識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具。在傳統的塑料地球儀技術中,地球儀是用12瓣“舟形’圖片用手工嵌貼在一個球體上。這種地球儀制作困難,費時又費力.嵌貼的地球儀表面緯線、地物、注記、界線容易錯位,地圖和球體粘合不牢,從而直接影響地球儀的質量,給人們學習帶來不便。
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在PVC塑料片材上印刷南、北半球地圖,在通過其他工藝手段將片材貼和在半球上,形成表面都整潔光亮、色彩鮮艷的成品。PVC塑料片材在進入下一段工藝時,需要對片材定位打孔,傳統的人工測量打孔不僅效率低下,且精確度不高,無法規模化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能夠自動化生產,且打孔精準的地球儀片材自動打孔機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一種地球儀片材自動打孔機構,包括機架,位于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工作平臺,與控制系統電連接的自動打孔組件設置于所述的工作平臺上,所述自動打孔組件包括識別取樣機構以及打孔機構。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工作平臺包括第一工作平臺和第二工作平臺,所述第一工作平臺與所述第二工作平臺沿豎直方向平行布置,且所述第一工作平臺與所述第二工作平臺之間形成能夠用于片材走料的走料通道。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走料通道中設置有走料托板組件。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走料托板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工作平臺上,并同時與所述第一工作平臺與以及所述第二工作平臺平行,且中部開設有能夠使打孔機構動作的打孔通道。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走料板包括第一走料板和第二走料板,所述第二走料板上設置有牽引輥。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打孔機構固定于所述第二工作平臺上,包括打孔頭以及驅動座,所述打孔頭能夠在驅動座的驅動下沿所述打孔通道動作。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工作平臺中部設置有工作口,所述識別取樣機構沿所述工作口布置,并通過固定座懸空設置在走料托板組件上方,與所述打孔機構配合完成自動打孔。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識別取樣機構包括色彩識別探頭、LED燈、攝像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識別取樣機構以及打孔機構的相互配合,實現自動化的對地球儀片材自動打孔,更精準,合格率更高,有利于規模化生產,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第一工作平臺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去除第一工作平臺結構示意圖。
圖4為第二工作平臺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見圖1至圖4,一種地球儀片材自動打孔機構,包括機架1,位于機架1上設置有工作平臺2,與控制系統電連接的自動打孔組件設置于工作平臺2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余姚市樂奇文具有限公司,未經余姚市樂奇文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036108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土建施工安裝架
- 下一篇:一種電連接器插頭端蓋打磨工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