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無曝氣增氧復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20339912.7 | 申請日: | 2021-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82974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向文鑒;牛學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德安源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達星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 地址: | 101115 北京市通州區永樂經濟***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曝氣增氧復氧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曝氣增氧復氧系統,屬于水處理技術領域。該系統包括水生植物層、微生物層、無曝氣增氧復氧顆粒層和河涌底泥層;其中,所述無曝氣增氧復氧顆粒層和所述微生物層依次覆蓋在所述河涌底泥層的頂端;且所述水生植物層的根部由所述微生物層延伸至所述河涌底泥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為:(1)本實用新型的無曝氣增氧復氧系統,無曝氣增氧復氧顆粒層可有效持續釋放O2微納米氣泡,并能均勻分散于水體中,增加河涌中水的DO含量,并與水生植物層和微生物層協同作用,為黑臭水體治理提供解決方案;(2)無需曝氣,運行過程中無需耗電,操作簡便。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處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無曝氣增氧復氧系統。
背景技術
黑臭狀態是水體的嚴重污染狀態,其理化環境表現為強還原性,有機無機污染極其嚴重,水體有異味,已經不適合水生生物生存,水生植被退化甚至滅絕,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只有少量耐污種存在。食物鏈斷裂,食物網支離破碎,生態系統結構嚴重失衡,功能嚴重退化甚至喪失。
水體中溶解氧的不足是河流產生黑臭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通過增氧復氧可有效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目前水體增氧復氧技術主要有曝氣復氧、水生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傳輸部分氧氣、藥劑或菌種等三種途徑。而人工曝氣復氧為強曝氣復氧,運行過程中會消耗大量電能;水生生物復氧技術主要為種草或水生植物載體,植物不易成活,容易堵塞河道;加化學藥或加生物菌則容易造成水體二次污染,治標不治本。
因此,提供一種無曝氣增氧復氧系統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無曝氣增氧復氧系統。本實用新型的無曝氣增氧復氧系統,由水生植物層、微生物層、無曝氣增氧復氧顆粒層和河涌底泥層組成,氧氣的產生、消耗伴隨著水生植物的生長、消亡以及微生物的合成與分解,故而形成氧氣及污染物質的有機循環系統,可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曝氣增氧模式,實現黑臭水體的綜合治理,并復原河湖原生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無曝氣增氧復氧系統,包括水生植物層、微生物層、無曝氣增氧復氧顆粒層和河涌底泥層;
其中,所述無曝氣增氧復氧顆粒層和所述微生物層依次覆蓋在所述河涌底泥層的頂端;
且所述水生植物層的根部由所述微生物層延伸至所述河涌底泥層。
在水體底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厭氧細菌會產生酸,這些酸不僅會增加酸度,還會導致磷和氮的大量釋放,形成有機沉積物進入水中。同時,厭氧細菌在水中排放有毒氣體,包括硫化氫(H2S,即使濃度為0.01毫克/升,也具有很強的毒性,帶有臭雞蛋味)、氨、二氧化碳和甲烷。有毒有機化合物對所有生命形式都有毒,包括魚類、有益細菌和昆蟲。
本實用新型的無曝氣增氧復氧系統,由水生植物層、微生物層、無曝氣增氧復氧顆粒層和河涌底泥層組成,協同增效,共同去除黑臭水體中的污染物。
優選的,所述無曝氣增氧復氧顆粒層為化學顆粒狀填料層,所述化學顆粒包括過氧化氫和碳酸鈉。
優選的,所述化學顆粒的表面設置有緩釋層。
優選的,所述水生植物層的根部周圍設置有所述微生物層。
1)無曝氣增氧復氧顆粒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德安源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德安源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033991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時鐘彈簧生產用噴涂裝置
- 下一篇:一種基于PH計沖洗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