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防足部壓瘡的支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20335117.0 | 申請日: | 2021-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5385420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何婷;柳敏芬;徐如月;王蓓蓓;陳怡 | 申請(專利權)人: | 麗水市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G7/057 | 分類號: | A61G7/057;A61G7/075 |
| 代理公司: | 麗水創智果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78 | 代理人: | 朱巧興 |
| 地址: | 3230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足部 支撐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的防足部壓瘡的支撐裝置,包括裝置底座,所述裝置底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固定裝置,所述裝置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一側通過軸承貫穿活動連接有第一螺紋桿,所述第一螺紋桿位于支撐架內部的一端與支撐架另一側內壁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所述第一螺紋桿位于支撐架外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搖把,所述第一螺紋桿位于支撐架內部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主齒輪和第二主齒輪,所述第二主齒輪位于第一主齒輪的右側,該防足部壓瘡的支撐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適應不同高度要求的足部抬高,方便了工作人員的實用性,穩定性高,靈活性強,具有較高的實用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防足部壓瘡的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長期臥床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出現軀體活動受限,營養狀態欠佳,皮下脂肪少等情況,受壓部位很容易發生壓瘡,在壓瘡的發生部位中,足部壓瘡發生率僅次于尾骶部,而臨床上重視骶尾部皮膚的保護,卻常常忽視了足部皮膚。足部壓瘡不僅使患者生活質量大幅度下降還會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如蜂窩組織炎、骨髓炎、下肢壞疽等,給家庭照顧和護理工作帶來沉重的負擔,所以選擇更有效的足部壓瘡預防工具迫在眉睫;對于現有的足部壓瘡的支撐裝置,結構簡單,穩定性差,在翻動患者腿部時,容易發生傾倒,同時不能適用不同高度要求的足部抬高,實用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足部壓瘡的支撐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翻動患者腿部時容易發生傾倒和不能適用不同高度要求的足部抬高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防足部壓瘡的支撐裝置,包括裝置底座,所述裝置底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固定裝置,所述裝置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一側通過軸承貫穿活動連接有第一螺紋桿,所述第一螺紋桿位于支撐架內部的一端與支撐架另一側內壁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所述第一螺紋桿位于支撐架外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搖把,所述第一螺紋桿位于支撐架內部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主齒輪和第二主齒輪,所述第二主齒輪位于第一主齒輪的右側,所述支撐架的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臺,所述支撐臺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彈簧,所述彈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上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弧形足部放置架。
優選的,所述升降裝置包括有滑槽、第二螺紋桿、滑塊、連接桿和從動輪,所述滑槽的底部與支撐架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滑槽的內側與滑塊的外表面活動連接,所述滑塊的一側與連接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貫穿延伸至滑槽外部與支撐臺的一側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紋桿的頂部與滑槽內側的頂部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所述第二螺紋桿的底部貫穿滑塊的上下兩側和支撐架的頂部,且延伸至支撐架內側與從動輪的頂部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升降裝置共設置有兩組,兩組所述升降裝置相互對稱均勻分布在支撐架頂部的兩側,且兩組所述升降裝置中的兩組從動輪分別與第一主齒輪和第二主齒輪的嚙合連接。
優選的,所述支撐臺共設置有兩組,兩組所述支撐臺的一側分別與兩組連接桿遠離滑塊的一端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上固定座、彈簧和下固定座均共設置有兩組,每組均共設置有兩個,兩組所述下固定座分別均勻分布在兩組支撐臺的頂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麗水市人民醫院,未經麗水市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03351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脊柱矯形患者術中輔助復位的氣壓枕
- 下一篇:一種離心風機防蟲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