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發夾式微帶帶通濾波器的F類功率放大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120296458.1 | 申請日: | 2021-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315212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程知群;黃謝鑌;秦澤;劉國華;簡葉龍;趙眾;王維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富陽電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3F3/217 | 分類號: | H03F3/217;H03F1/56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師事務所 33233 | 代理人: | 陸永強 |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發夾 式微 帶通濾波器 功率放大器 | ||
1.一種基于發夾式微帶帶通濾波器的F類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輸入匹配網絡、柵極偏置網絡、晶體管、漏極偏置網絡、諧波控制網絡、發夾式微帶帶通濾波器,其中,
所述輸入匹配網絡的輸入端連接內阻為50歐姆的信號源,輸出端與晶體管柵極相連接,用于將50歐姆阻抗匹配到晶體管的最佳源阻抗的共軛;
所述柵極偏置網絡和漏極偏置網絡分別用于對晶體管柵極和漏極提供穩定的直流工作電壓;
所述諧波控制網絡的輸入端與晶體管漏極相連接,輸出端與發夾式微帶帶通濾波器相連接;
所述發夾式微帶帶通濾波器的輸入端與諧波控制網絡相連接,輸出端與50歐姆負載端相連接;
所述諧波控制網絡通過在漏極偏置網絡中添加并聯開路扇形微帶線來簡化諧波匹配網絡,包括第一微帶線TL1、第二微帶線TL2、第三微帶線TL3、第四微帶線TL4、第五微帶線TL5和第六微帶線TL6,其中,TL1、TL2和TL4為串聯微帶線,TL3、TL5和TL6為并聯微帶線;第六微帶線TL6一端與第五微帶線TL5的一端相連接,第五微帶線TL5的一端與第四微帶線TL4和發夾式微帶帶通濾波器的一端相連接,第四微帶線TL4的一端與第二微帶線TL2和第三微帶線TL3的一端相連接,第一微帶線TL1與晶體管的漏極和第二微帶線TL2的一端相連接;第一微帶線TL1做為調諧線用于補償晶體管的寄生電容;第一微帶線TL1、第二微帶線TL2、第四微帶線TL4、第五微帶線TL5和第六微帶線TL6共同控制二次諧波;第一微帶線TL1、第二微帶線TL2和第三微帶線TL3共同控制三次諧波,在晶體管電流源端面實現二次諧波短路和三次諧波開路;
所述發夾式微帶帶通濾波器至少包括第一串聯微帶線TL7、第二串聯微帶線TL8、第三串聯微帶線TL9、第四串聯微帶線TL10、第五串聯微帶線TL11、第一平行耦合微帶線CLin1、第二平行耦合微帶線CLin2、第三平行耦合微帶線CLin3、第四平行耦合微帶線CLin4;其中,第一串聯微帶線TL7與第一平行耦合微帶線CLin1的1端口相連接,第二串聯微帶線TL8分別與第一平行耦合微帶線CLin1的3端口和第二平行耦合微帶線CLin2的1端口相連接,第三串聯微帶線TL9分別與第二平行耦合微帶線CLin2的3端口和第三平行耦合微帶線CLin3的1端口相連接,第四串聯微帶線TL10分別與第三平行耦合微帶線CLin3的3端口和第四平行耦合微帶線CLin4的1端口相連接,第五串聯微帶線TL11與第四平行耦合微帶線CLin4的3端口相連接到50歐姆負載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發夾式微帶帶通濾波器的F類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諧波控制網絡將第六微帶線TL6、第五微帶線TL5、第四微帶線TL4、第二微帶線TL2和第一微帶線TL1進行參數調諧,在E點實現二次諧波短路;將第三微帶線TL3、第二微帶線TL2和第一微帶線TL1進行參數調諧,在E點實現三次諧波開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發夾式微帶帶通濾波器的F類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夾式微帶帶通濾波器通過將2、4端口進行開路設置的長度為的級聯平行耦合式微帶線折疊成長度減半為的發夾式結構,形成對稱帶通濾波網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富陽電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富陽電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029645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