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可靠升降壓的光伏逆變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120084809.2 | 申請日: | 2021-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5186499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姚志壘;劉濤;單長磊;何翔宇;周樹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事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M7/537 | 分類號: | H02M7/537;H02S40/32;H02J3/38;H02M1/14;H02M1/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張妍;徐雯瓊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靠 升降 逆變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可靠升降壓的光伏逆變器,包括:光伏組件,負極與電網的負極連接;第一濾波電感,第一端與光伏組件的正極連接,第二端與光伏組件的負極連接,第三端與第二二極管的陽極連接;第二濾波電感,第一端與電網的正極連接,第二端與第一濾波電容的正極連接;第三濾波電感與光伏組件串聯;第四濾波電感,第一端與電網的正極連接,第二端與第二濾波電容的負極連接;第三二極管,陽極與第二濾波電容的負極連接,陰極與第三濾波電感的第二端連接;控制驅動單元輸出端與各個開關連接。此實用新型解決了傳統光伏逆變器升降壓變換效率低的問題,調節一個開關高頻工作,消除了共模漏電流現象,實現了升降壓變換,提高了光伏逆變器系統的變換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可靠升降壓的光伏逆變器。
背景技術
由于非隔離光伏逆變器在光伏組件和電網之間沒有隔離,從而可能產生共模漏電流流過光伏組件的對地寄生電容。該共模漏電流會引起電磁干擾,增加系統損耗,甚至對人身安全構成威脅。
德國VDE012611標準規定非隔離光伏逆變器共模漏電流有效值應小于300mA;若系統檢測其超過該值,非隔離光伏逆變器將停機。
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如何抑制非隔離光伏逆變器的共模漏電流展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改進調制技術、增加開關器件、增加濾波器和改進控制方法等。
但上述方法抑制共模漏電流的效果易受光伏組件對地寄生電容和電路參數變化的影響;因此,有必要研究能從根本上消除共模漏電流的逆變器拓撲及其控制方法。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可靠升降壓的光伏逆變器。此光伏逆變器旨在解決傳統光伏逆變器升降壓變換效率低的問題,調節一個開關高頻工作,消除共模漏電流現象,實現升降壓變換,提高光伏逆變器系統的變換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可靠升降壓的光伏逆變器,包括:
光伏組件,其負極與電網的負極連接,且光伏組件的負極和電網的負極共同接地;
第一濾波電感,第一端通過一第一開關與光伏組件的正極連接,第二端通過一第一二極管與光伏組件的負極連接,第三端與一第二二極管的陽極連接,第四端通過一第二開關與光伏組件的負極連接;且第二二極管的陰極通過一第一濾波電容與光伏組件的負極連接;
則光伏組件依序與第一開關、第一濾波電感、第二二極管和第一濾波電容串聯成第一閉合回路;光伏組件依序與第一開關、第一濾波電感和第二開關串聯成第二閉合回路;第一濾波電容依序與第一二極管、第一濾波電感和第二二極管串聯構成第一續流回路;
第二濾波電感,第一端與電網的正極連接,第二端通過一第三開關與第一濾波電容的正極連接;上述第一濾波電容的負極與光伏組件的負極和電網的負極連接;則電網依序與第二濾波電感、第三開關和第一濾波電容串聯構成第三閉合回路;
第三濾波電感,第一端與光伏組件的負極連接,第二端通過一第四開關與光伏組件的正極連接;則光伏組件依序與第四開關和第三濾波電感串聯構成第四閉合回路;
第四濾波電感,第一端與電網的正極連接,第二端通過一第五開關與一第二濾波電容的負極連接;且上述第二濾波電容的正極與電網的負極連接,則電網依序與第四濾波電感、第五開關和第二濾波電容串聯構成第五閉合回路;
第三二極管,陽極與第二濾波電容的負極連接,陰極與第三濾波電感的第二端連接,使得第二濾波電容依序與第三二極管和第三濾波電感串聯構成第二續流回路;
控制驅動單元,輸入端分別與電網、第一濾波電感、第三濾波電感和光伏組件連接,輸出端分別與第一開關、第二開關、第三開關、第四開關和第五開關連接,用于分別驅動控制各個開關的開閉,來連通各個閉合電路,進而驅動調節電網的電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事大學,未經上海海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2008480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