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獲取焊接材料非線性混合硬化模型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592901.0 | 申請日: | 2021-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211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1 |
| 發明(設計)人: | 徐濟進;付立銘;袁勇;尹宏飛;單愛黨;谷月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6C60/00 | 分類號: | G16C6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田婷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獲取 焊接 材料 非線性 混合 硬化 模型 方法 | ||
1.一種獲取焊接材料非線性混合硬化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對焊接材料進行等溫多級循環拉壓試驗,獲取所述焊接材料在設定溫度下的應力應變曲線;
S2、提取每次循環的應力應變曲線,分別計算每次循環的拉伸階段的屈服強度σyn、最大拉應力σFmaxn和壓縮階段的屈服強度σRn,將所有次循環的拉伸階段的屈服強度σyn的平均值作為所述焊接材料的拉伸階段的屈服強度σy,將所有次循環的最大拉應力σFmaxn的平均值作為所述焊接材料的最大拉應力σFmax,將所有次循環的壓縮階段的屈服強度σRn的平均值作為所述焊接材料的壓縮階段的屈服強度σR,其中,所述等溫多級循環拉壓試驗的級數≥2,每一級的循環次數n≥2;
S3、根據公式計算內應力σ,根據公式計算隨動硬化模型比例PKin,根據公式PIso=1-PKin計算等向硬化模型比例PIso;
S4、采用第一次循環應力應變曲線的數據擬合A-F非線性隨動硬化模型,確定A-F非線性隨動硬化模型的模型參數;
S5、將PKinX+PIsoY作為所述焊接材料的非線性混合硬化模型,其中,X表示確定參數后的A-F非線性隨動硬化模型,Y表示等向硬化模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獲取焊接材料非線性混合硬化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5之后還包括以下步驟:
S6、基于彈塑性有限元法模擬等溫多級循環拉壓試驗,比較模擬和實測的應力應變曲線,驗證所述焊接材料的非線性混合硬化模型的準確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獲取焊接材料非線性混合硬化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6之后還包括以下步驟:
S7、重復步驟S1~S6,獲取不同設定溫度下的所述焊接材料的非線性混合硬化模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獲取焊接材料非線性混合硬化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材料的形狀為圓棒形,所述焊接材料的兩端為夾持端,所述夾持端設有螺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獲取焊接材料非線性混合硬化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溫多級循環拉壓試驗的加熱速率為5~15℃/s,并采用保溫棉包裹所述焊接材料,以確保所述焊接材料的平行段的均溫性。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獲取焊接材料非線性混合硬化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材料的平行段均勻設置3個用于采集溫度的溫度傳感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獲取焊接材料非線性混合硬化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溫多級循環拉壓試驗的多級載荷不低于2級,每級載荷下的循環拉壓次數不少于2次,應變速率不高于5×10-4/s;第一級應變應大于所述焊接材料在設定溫度下的彈性應變,以確保試驗過程中所述焊接材料發生塑性變形,且后續應變逐級增加,所設的最大應變要確保所述焊接材料在壓縮過程不發生彎曲變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9290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