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環式腔格土工管袋蓄納淤泥支擋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591636.4 | 申請日: | 2021-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506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1 |
| 發明(設計)人: | 樊科偉;鄒維列;來志強;江恩慧;王仲梅;裴秋陽;潘麗;任棐;王嘉儀;賈昊澤;來子越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2D3/00 | 分類號: | E02D3/00;E02D3/10;E02D31/02;E02D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唐巖 |
| 地址: | 430072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環式腔格 土工 管袋蓄納 淤泥 結構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環式腔格土工管袋蓄納淤泥支擋結構,屬于水利工程技術領域,其IPC分類號為E02D 17/20。本發明環式腔格土工管袋蓄納淤泥支擋結構,包括環式腔格土工管袋、環內淤泥、馬道、土工膜、排水溝、引水道和凈化池;利用環式腔格土工管袋的環形區域內所蓄納的淤泥對管袋擠壓發生變形時產生的張力,來約束環內淤泥的變形,維持環式腔格土工管袋蓄納淤泥支擋結構自身的穩定性,支擋結構本身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利用管袋上下層間的排水通道,可使環內所蓄納淤泥實現高效排水;同時利用凈化池還能實現凈化淤泥脫排出來的水分。簡單、實用,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疏浚淤泥蓄納與高效排水處理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利用環式腔格土工管袋蓄納淤泥的支擋結構,屬于水利工程領域,其IPC分類號為E02D17/20。
背景技術
河湖庫塘清淤時會產生大量的疏浚淤泥,其含水量大,力學強度低,無法直接利用。但是,疏浚淤泥經過排水固結后,力學強度提高,成為可直接利用的資源。目前,疏浚淤泥一般直接堆放在天然場地,排水緩慢,不僅容易污染環境,而且長期占用土地。
現有發明專利CN202010684057.3“一種用于土工管袋處理泥漿的脫水固結裝置及其工作方法”,采用直筒式土工管袋,通過將泥漿填充到土工管袋內部,聯合真空預壓的方式將土工管袋內部的泥漿中的水分排出。此方法由于需要將所有清理的淤泥裝入土工管袋內部而非土工管袋圍建起來的區域;因此當疏浚淤泥的體積量較大時,所需裝填的土工管袋數量將很多,淤泥處理造價也將很高,同時這種方法處理淤泥的體積量有限。
現有發明專利CN201810404543.8“一種淤泥質袋裝土擋墻結構及施工方法”,采用同樣是直筒式土工管袋,將直筒式土工管袋堆疊成擋土結構,然后在擋土結構后的方區域蓄納淤泥。此結構依靠土工管袋層間摩擦力維持自身穩定。由于土工管袋層間摩擦力較小,因此需要增大土工管袋的堆筑寬度才能保持自身結構的穩定,這導致堆筑的土工管袋數量多、體積大、工程造價高。此外,由于此結構是由多個直筒式土工管袋堆筑而成,一旦管袋任意一處發生破損,則整個結構具有失穩的風險,且所蓄納的淤泥也有溢出的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種造價低、施工簡單、環保、穩定性強的用于淤泥蓄納及高效排水的環式土工管袋蓄納淤泥支擋結構,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一種環式腔格土工管袋蓄納淤泥支擋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環式腔格土工管袋、環內淤泥、馬道、土工膜、排水溝、引水道和凈化池;
所述環式腔格土工管袋呈封閉的環狀,由土工織物制作而成;環式腔格土工管袋由內格平均分割成多個腔格,每個腔格上方布置一個充填袖口,用于分段將腔內填料通過充填袖口充填進入環式腔格土工管袋內;內格和充填袖口與環式腔格土工管袋制作材料相同,充填完成后充填袖口采用縫包機封閉后平躺在環式腔格土工管袋上;腔內填料采用灌漿泵通過管道(12)填充到環式腔格土工管袋中,腔內填料為摻水的粗砂;充填好的環式腔格土工管袋垂直或呈一定傾斜角度沿高度方向進行堆疊,堆疊到一定高度后設置馬道,用于保證邊坡穩定和施工期交通方便;
排水溝設置在最下層環式腔格土工管袋的外周,并通過引水道與凈化池連通,環內淤泥為從河湖庫塘中疏浚出的淤泥;土工膜鋪設于環式腔格土工管袋、環內淤泥以及排水溝、引水道和凈化池的底部。
本發明具有以下顯著的效果和優點:
本發明的環式腔格土工管袋蓄納淤泥支擋結構,利用環式腔格土工管袋受到環形區域內淤泥的擠壓發生變形時產生的張力,約束環內淤泥變形和維持自身的穩定性;利用土工管袋本身具有的排水與過濾功能,使得環內淤泥達到高效排水、降低污染的效果。與傳統將疏浚淤泥裝填至直筒式土工管袋內部的處理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環式腔格土工管袋蓄納淤泥支擋結構所用管袋材料大幅度減少,處理的淤泥體積量大,工程造價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未經武漢大學;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9163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