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分子耐熱閥片的加工裝置及加工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585220.1 | 申請日: | 2021-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9989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4 |
| 發明(設計)人: | 周振康;陳備;陳才;王璐;陳涵;葉佳紅;秦大金;陳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市建慶實業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23/04 | 分類號: | B23P23/04;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銘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吳媛媛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分子 耐熱 加工 裝置 工藝 | ||
1.一種高分子耐熱閥片的加工裝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活動連接有旋轉臺(2),所述旋轉臺(2)上方固定設置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包括安裝臺(3)和驅動臺(4),所述旋轉臺(2)上設置有安裝柱(5),所述驅動臺(4)上設置有多個定位機構(6),由多個所述定位機構(6)和驅動臺(4)在底座(1)上方依次形成上料工位(7)、飛邊工位(8)、打磨工位(9)和下料工位(10);
所述安裝臺(3)上對應飛邊工位(8)的位置處開設有安裝槽(11),所述驅動臺(4)開設有多個通槽(12),所述飛邊工位(8)包括飛邊機構(13),所述安裝柱(5)頂部活動套接有連接柱(14),所述連接柱(14)上設置有第一安裝組件(15)和第二安裝組件(16),所述第一安裝組件(15)和第二安裝組件(16)分別對應打磨工位(9)和下料工位(10)設置,對應所述打磨工位(9)頂部的安裝機構上設置有打磨組件,對應所述下料工位(10)頂部的安裝機構設置有下料機構;
所述定位機構(6)包括安裝板(17),所述安裝板(17)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定位組件,所述定位組件包括定位座(19),所述定位座(19)一側設置有活動板(20),所述定位座(19)一側開設有活動槽(21)且活動槽(21)一側為彎曲弧度狀,所述活動槽(21)內部設置有與其相匹配的夾持板(22),所述夾持板(22)一側固定設置有多個活動柱(23),所述活動柱(23)上套設有第一彈簧(24);
所述安裝板(17)底部通過兩個支撐板與驅動臺(4)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板和安裝板(17)上均開設有開口,所述活動板(20)一側設置有限位件(25);
所述底座(1)外側對應上料工位(7)、飛邊工位(8)和下料工位(10)的位置處均固定設置有固定桿(26);
所述飛邊機構(13)包括液壓柱(27),所述液壓柱(27)輸出端固定連接有承載板(28),所述承載板(28)上方設置有旋轉組件,所述旋轉組件兩側均設置有飛邊組件,所述旋轉組件包括驅動輪(29),所述驅動輪(29)設置在閥片本體(18)底部并與閥片本體(18)抵接,所述驅動輪(29)兩端均固定設置連接有旋轉軸;
所述飛邊組件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個飛邊部件,所述飛邊部件包括限位板(32),所述限位板(32)一側設置有拋光板(33),所述拋光板(33)一側設置有多個第二彈簧(34)且拋光板(33)通過多個第二彈簧(34)與限位板(32)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分子耐熱閥片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裝組件(15)和第二安裝組件(16)結構相同,所述第一安裝組件(15)包括第一伸縮柱(36),所述第一伸縮柱(36)一側與安裝柱(5)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伸縮柱(36)一側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二伸縮柱(3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分子耐熱閥片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組件包括橫梁(38),所述橫梁(38)頂部與第二伸縮柱(37)固定連接,所述橫梁(38)底部兩側分別固定設置有打磨機(39)。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高分子耐熱閥片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機構包括機械手(40),所述機械手(40)固定安裝在第二安裝組件(16)中的第二伸縮柱(37)的底部。
5.一種高分子耐熱閥片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采用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分子耐熱閥片的加工裝置進行加工,所述加工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預處理:首先通過外界驅動設備與旋轉臺(2)連接,通過外界驅動設備帶動旋轉臺(2)和安裝柱(5)沿著安裝柱(5)的軸線方向進行順時針間隔旋轉,使得驅動臺(4)上設置的多個定位機構(6)依次且有序地經過上料工位(7)、飛邊工位(8)、打磨工位(9)和下料工位(10),當其中一個定位機構(6)到達上料工位(7)、飛邊工位(8)和下料工位(10)時,由于上料工位(7)、飛邊工位(8)、和下料工位(10)一側均設置固定桿(26),從而固定桿(26)會對當前定位機構(6)中的限位件(25)發生接觸,固定桿(26)對通過限位槽對限位件(25)產生了阻力,使得限位件(25)拉動活動板(20)向一側移動,從而活動板(20)通過多個活動柱(23)拉動兩個定位組件中的夾持板(22)在定位座(19)上的活動槽(21)移動,此時定位座(19)上的活動槽(21)顯現出來,即當定位機構(6)位于上料工位(7)、飛邊工位(8)和下料工位(10)時,定位機構(6)中的夾持板(22)不會對定閥片本體(18)產生固定夾持;
S2、上料:當其中一個定位機構(6)到達上料工位(7)時,此時定位機構(6)中的活動槽(21)為開放狀態,通過人工手動將閥片本體(18)放入兩個定位組件中的活動槽(21)內部,由彎曲弧度狀的弧度槽對閥片本體(18)進行支撐,
S3、定位:完成步驟S2后,通過外界驅動設備,使得驅動臺(4)進行旋轉,即原位于上料工位(7)中的定位機構(6)向著飛邊工位(8)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由于限位件(25)逐漸與固定桿(26)脫離,即固定桿(26)不與限位件(25)發生接觸,通過多個第一彈簧(24)的反作用力,推動夾持板(22)向著閥片本體(18)移動,并且配合兩個定位座(19)將閥片本體(18)進行定位夾持;
S4、飛邊:帶著閥片本體(18)的定位機構(6)經上料工位(7)移動至飛邊工位(8)時,啟動液壓柱(27),通過液壓柱(27)推動承載板(28)上移,承載板(28)上移帶動承載板(28)上的驅動輪(29)與閥片本體(18)貼合,同時在承載板(28)上移的過程中,飛邊組件逐漸靠近閥片本體(18),使得閥片本體(18)嵌入兩個拋光板(33)之間,即對兩個拋光板(33)形成推力,兩個拋光板(33)分別對一側的第二彈簧(34)形成擠壓,通過第二彈簧(34)反作用力作用在拋光板(33)上,使得拋光板(33)貼合閥片本體(18)設置,啟動驅動電機(31),通過驅動齒輪、傳動齒輪(30)和旋轉軸的配合使用,使得驅動輪(29)旋轉,從而帶動閥片本體(18)進行旋轉,閥片本體(18)旋轉,使得兩個拋光板(33)可對閥片本體(18)邊緣處進行去飛邊處理;
S5、打磨:完成去飛邊后,控制液壓柱(27)帶動承載板(28)下移復位,之后在此通過外界驅動設備,使得驅動臺(4)進行旋轉,即原位于飛邊工位(8)中的定位機構(6)向著打磨工位(9)移動,閥片在打磨工位(9)處于定位夾持狀態,通過第一安裝組件(15)帶動橫梁(38)兩側打磨機(39)下移,打磨機(39)貼合閥片本體(18)上待打磨處,通過打磨機(39)對閥片本體(18)進行打磨;
S6、下料:打磨完成后,控制第一安裝組件(15)帶動打磨機(39)復位,之后依舊通過外界驅動設備,使得驅動臺(4)進行旋轉,即原位于飛邊工位(8)中的打磨工位(9)向著下料工位(10)移動,閥片在下料工位(10)中,處于非定位夾持狀態,通過第二安裝組件(16)帶動機械手(40)下移靠近閥片本體(18),之后通過第二安裝組件(16)和機械手(40)的配合使用,完成下料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市建慶實業公司,未經溫州市建慶實業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8522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