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獨居老人用智能家居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573204.0 | 申請日: | 2021-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264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啟;何樂;李爍星;賴旭楊 | 申請(專利權)人: | 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5/02 | 分類號: | G05B15/02;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精點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338 | 代理人: | 王記明;周建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獨居 老人 智能家居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智能家居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獨居老人用智能家居系統,其包括依次信號連接的感知模塊、智控模塊以及位姿監控模塊,智控模塊信號控制感知模塊以及位姿監控模塊;感知模塊包括用于環境因素變化反饋的環境反饋單元以及用于環境潮濕度改變測定的潮濕反饋單元,環境反饋單元與潮濕反饋單元之間信號連接;智控模塊包括精控單元以及與精控單元信號連接的過濾單元,過濾單元內嵌設有用于消除無功損耗諧波的消減器;位姿監控模塊內包括移動檢測單元以及幅度監控單元,移動檢測單元與幅度監控單元信號連接,感知模塊、智控模塊以及位姿監控模塊可以高效監控獨居老人生活同時及時調節獨居老人家中生活環境,保持較好的溫濕度以及家居電量的節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家居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獨居老人用智能家居系統。
背景技術
人們最愜意的生活都是在家中度過的,所以如何在家居生活中給人們提供安全、舒適、方便和快捷的家居環境,成為了人們最迫切解決的問題在這之中,尤其有一類人群是容易被忽略的,那就是獨居的老年人,現有技術中雖然有針對獨居老年人進行的智能化設備,但是大部分都是打著智能旗號的幌子,根本不能實現獨居老人所需的智能體驗,特別是在智能家居領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獨居老人用智能家居系統,解決現有技術的智能家居無法切實幫助獨居老人進行生活環境改善與調節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包括依次信號連接的感知模塊、智控模塊以及位姿監控模塊,所述智控模塊信號控制所述感知模塊以及所述位姿監控模塊;所述感知模塊包括用于環境因素變化反饋的環境反饋單元以及用于環境潮濕度改變測定的潮濕反饋單元,所述環境反饋單元與所述潮濕反饋單元之間信號連接;所述智控模塊包括精控單元以及與所述精控單元信號連接的過濾單元,所述過濾單元內嵌設有用于消除無功損耗諧波的消減器;所述位姿監控模塊內包括移動檢測單元以及幅度監控單元,所述移動檢測單元與所述幅度監控單元信號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設置感知模塊、智控模塊以及位姿監控模塊可以高效監控獨居老人生活同時可以及時調節獨居老人家中生活環境,保持較好的溫濕度以及家居電量的節約。
所述環境反饋單元內嵌設有用于環境熱量變化反饋的熱量監測器。
需要說明的是,設置熱量監測器可以實時監控環境熱量,保證一個適宜的溫度。
所述潮濕反饋單元內嵌設有濕度含量監測器,所述濕度含量檢測器電連接有用于環境干燥度平衡作用的干燥衡定器。
需要說明的是,設置濕度含量監測器可以實時監控空氣中的濕度含量的,保證適宜的濕度環境。
所述環境反饋單元內嵌設有異味探測器,所述異味探測器信號連接有用于控制環境風交換的排風遙感器。
需要說明的是,設置異味探測器可以有效緩解室內環境的異味,保證一個清新的居住環境。
所述精控單元內嵌設有包含GIFT算法的處理器。
需要說明的是,采用GIFT算法寫入處理器,可以保證整體控制的高效與電量的節約效果,滿足老人對于電量節約的需求。
所述消減器內嵌設有實時監測控制無功濾波的一次濾波過濾器以及二次濾波過濾器。
需要說明的是,設置一次濾波過濾器與二次濾波過濾器,可以更好的將智能家居中沒有進行實際做工但是有功耗的濾波進行消減過濾,進而實現電量的節約。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設置感知模塊、智控模塊以及位姿監控模塊可以高效監控獨居老人生活同時可以及時調節獨居老人家中生活環境,保持較好的溫濕度以及家居電量的節約;
2.設置熱量監測器可以實時監控環境熱量,保證一個適宜的溫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7320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