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智能終端的心血管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569410.4 | 申請日: | 2021-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717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健;余逸超;孫偉;李小榮;陳曉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0205 | 分類號: | A61B5/0205;A61B5/318;A61B5/3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華智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楊浩林 |
| 地址: | 210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智能 終端 心血管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智能終端的心血管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在心血管病案大數據中抽取多組心血管病例作為病例樣本,并基于病例樣本構建病種識別模型;步驟S2、在心血管病案大數據中獲取心血管疾病類別間的并發特征和心血管疾病類別的診斷指標,并基于所述并發特征和診斷指標構建并發指引思維導圖,所述并發指引思維導圖用于根據所述已發性的心血管疾病類別指引出存在并發性的心血管疾病類別。本發明對與已病發的心血管疾病類別存在并發可能性的心血管疾病類別進行密切關注,實現對存在并發可能性的心血管疾病類別的生理信號進行高頻捕捉,能在病發初期即可識別預警,降低并發性的心血管疾病類別的病發造成的危險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醫療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智能終端的心血管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然而,在我國醫療資源相對匱乏、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智能化、個性化的醫療診斷方式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未來,能夠融合多生理參數的可穿戴健康監護設備將成為數字化移動醫療的主力軍。
在眾多生理信號中,心電信號是檢測心臟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具有突發性和隨機性的心血管疾病。而脈搏波呈現出的形態、強度和速率等方面的信息,反映人體心血管系統的重要生理病理信息。心電和脈搏信號屬于微弱信號,幅值低,頻率低,所以在提取心脈信號的過程中,極易受到各種干擾。
專利號為CN201811085130.4公開了一種基于多生理信號深度融合的心血管疾病預警系統。包括佩戴裝置、多生理信號采集裝置、傳輸裝置、智能終端設備和云端服務器;多生理信號采集裝置和傳輸裝置均設置在佩戴裝置上;多生理信號采集裝置采集被檢測者的生理信號并通過傳輸裝置將采集的生理信號數據傳輸到智能終端設備;智能終端設備內置程序,判斷被檢測者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并將處理的生理信號傳送至云端服務器;所述云端服務器內置程序,對佩戴者的多生理信號進行疾病分類和診斷,并反饋給智能終端;本發明提供的基于多生理信號深度融合的心血管疾病預警系統,為心臟功能的評估和心臟疾病的診斷提供更加準確的參考。
上述現有技術雖然為心臟功能的評估和心臟疾病的診斷提供更加準確的參考,能夠實現疾病預警,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生理信號超健康閾值時,需要對該生理信號進行更為密切的監測,以更快的獲得一組診斷信號,快速識別出目標對象的疾病類別,而在生理信號不超健康閾值時,說明生理信號在健康狀態下,則無需過于密切的監測,因此上述技術對于多生理信號均是按頻率無差別式監測,在生理信號不超健康閾值只會造成監測終端的高頻監測資源的浪費,而在生理信號超健康閾值時可能會造成對診斷信號的遺漏,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監測精度的降低,造成目標對象的生命財產受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智能終端的心血管檢測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對于多生理信號均是按無差別式監測,在生理信號不超健康閾值只會造成監測終端的高頻監測資源的浪費,而在生理信號超健康閾值時可能會造成對診斷信號的遺漏,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監測精度的降低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具體提供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智能終端的心血管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在心血管病案大數據中抽取多組心血管病例作為病例樣本,并基于病例樣本構建病種識別模型,所述病種識別模型用于根據生理信號識別出已發性的心血管疾病類別,所述生理信號表征為判定所述已發性的心血管疾病類別的診斷指標;
步驟S2、在心血管病案大數據中獲取心血管疾病類別間的并發特征和心血管疾病類別的診斷指標,并基于所述并發特征和診斷指標構建并發指引思維導圖,所述并發指引思維導圖用于根據所述已發性的心血管疾病類別指引出存在并發性的心血管疾病類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未經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6941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