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非平面布局方式機臂機構、多旋翼無人機及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567662.3 | 申請日: | 2021-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3249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4 |
| 發明(設計)人: | 梅文凱;彭彥平;張萬寧;柯楊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時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C27/08 | 分類號: | B64C27/08;B64C27/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創智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76 | 代理人: | 游誠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平面 布局 方式 機構 多旋翼 無人機 控制 方法 | ||
1.一種非平面布局方式的機臂機構,包括用于安裝在無人機機體(1)上的機臂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臂組件(2)包括在機體(1)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第一機臂組(3)和第二機臂組(4),第一機臂組(3)與第二機臂組(4)在機體(1)的俯視視角上交錯設置,第一機臂組(3)包括上機臂(5),第二機臂組(4)包括下機臂(6),上機臂(5)遠離機體(1)的一端頂面均設有上槳葉(7),下機臂(6)遠離機體(1)的一端底面均設有下槳葉(8),上槳葉(7)與下槳葉(8)的旋轉方向相反,任意一個下機臂(6)在機體(1)的俯視視角上位于兩個相鄰上機臂(5)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非平面布局方式的機臂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機臂(5)和下機臂(6)均為直機臂。
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非平面布局方式的機臂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機臂(5)遠離機體(1)的一端頂面設有正裝電機(9),正裝電機(9)的輸出端與上槳葉(7)相連接,下機臂(6)遠離機體(1)的一端底面設有反裝電機(10),反裝電機(10)的輸出端與下槳葉(8)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種非平面布局方式的機臂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槳葉(7)所在平面與下槳葉(8)所在平面之間的距離大于正裝電機(9)頂部與上機臂(5)底面的距離和反裝電機(10)底部與下機臂(6)頂面的距離之和。
5.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非平面布局方式的機臂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機臂(5)的個數與下機臂(6)的個數相同,第一機臂組(3)內設有至少三個上機臂(5),第二機臂組(4)內設有至少三個下機臂(6)。
6.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非平面布局方式的機臂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機臂組(3)內的所有上機臂(5)以機體(1)為中心呈圓周狀均勻分布,第二機臂組(4)內的所有下機臂(6)以機體(1)為中心呈圓周狀均勻分布,第一機臂組(3)與第二機臂組(4)內的所有上機臂(5)和下機臂(6)以機體(1)為中心呈圓周狀均勻分布且在機體(1)的俯視視角上以機體(1)為中心在機體(1)的前后方向上對稱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種非平面布局方式的機臂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1)正前方設有任意一個上機臂(5)。
8.一種多旋翼無人機,包括機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1)上設有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非平面布局方式的機臂機構,第一機臂組(3)設于機體(1)側面臨近頂端處,第二機臂組(4)設于機體(1)側面臨近底端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多旋翼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1)的高度大于上機臂(5)的外徑與下機臂(6)的外徑之和。
10.一種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多旋翼無人機的控制方法:
上槳葉7和下槳葉(8)運轉時對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多旋翼無人機提供升力;
上槳葉(7)包括第一上槳葉(b)、第二上槳葉(d)、第三上槳葉(f),下槳葉(8)包括第一下槳葉(a)、第二下槳葉(c)、第三下槳葉(e);
以設于機體(1)正前方的設有第三上槳葉(f)的上機臂(5)的延伸方向為前進方向時:
當無人機上升時,所有上槳葉(7)和下槳葉(8)的轉速增加,為飛機提供升力;
當無人機向前飛行時,位于機體(1)前方的第一下槳葉(a)、第三上槳葉(f)、第三下槳葉(e)的轉速減少,位于機體(1)后方的第一上槳葉(b)、第二下槳葉(c)、第二上槳葉(d)的轉速增加;
當無人機向左飛行時,位于機體(1)左側的第二上槳葉(d)和第三下槳葉(e)的轉速減少,位于機體(1)右側的第一下槳葉(a)和第一上槳葉(b)的轉速增加;
當無人機向右飛行時,位于機體(1)右側的第一下槳葉(a)和第一上槳葉(b)的轉速減少,位于機體(1)左側的第二上槳葉(d)和第三下槳葉(e)的轉速增加;
當無人機向左前方飛行時,第三下槳葉(e)的轉速減少,第一下槳葉(a)、第二下槳葉(c)的轉速增加,僅對下槳葉(8)內的各螺旋槳的轉速進行分別調整,可在保持無人機飛行的穩定性的前提下,對無人機向左前方的轉向進行微調;
當無人機向右前方飛行時,第一下槳葉(a)的轉速減少,第二下槳葉(c)、第三下槳葉(e)的轉速增加,僅對下槳葉(8)內的各螺旋槳的轉速進行分別調整,可在保持無人機飛行的穩定性的前提下,對無人機向右前方的轉向進行微調;
當無人機下降時,所有上槳葉(7)和下槳葉(8)的轉速減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時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時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67662.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卸車舉升系統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種新型立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