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懸置的特征參數的處理方法、裝置和車輛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567375.2 | 申請日: | 2021-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576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學鋒;陳國棟;楊云波;王小峰;劉治文;李巖;吳剛;趙鵬遙;蘇海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5 | 分類號: | G06F30/15;G06F30/20;B60K5/12;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浩百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4 | 代理人: | 謝湘寧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懸置 特征 參數 處理 方法 裝置 車輛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懸置的特征參數的處理方法、裝置和車輛。其中,該方法包括:獲取安裝在動力總成和車架之間至少一個懸置的特征參數,特征參數包括:每個懸置的類型,以及每個懸置所處的懸置點的物理特性參數;基于至少一個懸置的特征參數進行懸置建模,獲取懸置模型;基于懸置模型執行整車的駕駛性虛擬標定。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整車駕駛性虛擬標定中懸置建模方法無法同時滿足精度需求和實時性需求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整車駕駛性虛擬標定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懸置的特征參數的處理方法、裝置和車輛。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用戶對汽車產品要求的提高,排放油耗法規的逐步加嚴,動力系統配置、車輛配置以及目標市場的多樣化都為工程師的整車開發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整車廠不斷嘗試通過縮短研發周期、優化研發流程、提高研發質量、降低研發成本等途徑適應行業的發展,整車電控標定作為產品開發后期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有效實現車輛的排放、油耗、駕駛性等性能的全面提升。整車標定大都需要在試驗樣車下車并完成傳感器和設備的安裝之后才能進行,同時研發流程研發周期相對較長,研發成本較高,并且對一些極端環境和極端操作反復試驗困難,因此整車廠開始嘗試通過整車虛擬標定的方式來解決這些痛點問題。
相對于排放、油耗來說,能夠實現駕駛性的虛擬標定難度較大,主要是因為整車駕駛性虛擬標定中動力系統的各個部件均為精度高、實時性好、復雜程度高的物理模型。現有的虛擬標定技術中,多數集中在研究發動機、變速器等部件的建模,尚無針對虛擬標定的動力總成懸置的詳細研究。
懸置是汽車上的一種重要的隔震裝置,安裝在動力總成和車架之間,起到支撐動力總成并減弱扭振的作用。在整車駕駛性虛擬標定中,懸置模型的精度直接想影響了整車駕駛性的仿真精度。目前常用的懸置物理模型雖然精度達標,但是模型過于復雜,不能滿足實時性要求,故而無法應用于整車駕駛性的虛擬標定。現有技術對懸置機械設計及物理結構方面進行了仿真建模說明,但是未提及在整車駕駛性虛擬標定中,懸置的建模及應用方法。
因此亟待創建一種既能滿足精度需求又能實現實時性標定的用于整車駕駛性虛擬標定的懸置建模方法。
本發明能夠根據動力總成懸置的類型及主要研究性能,獲取懸置的物理特性,根據懸置的物理特性進行建模并集成到整車模型中,同時對懸置模型進行精度驗證及實時化,最終用于整車駕駛性虛擬標定。此懸置建模方法具有方法簡單、精度和實時性滿足虛擬駕駛性標定需求的特點。
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術部分公開的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公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構成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懸置的特征參數的處理方法、裝置和車輛,以至少解決現有整車駕駛性虛擬標定中懸置建模方法無法同時滿足精度需求和實時性需求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懸置的特征參數的處理方法,包括:通過獲取安裝在動力總成和車架之間至少一個懸置的特征參數,特征參數包括:每個懸置的類型,以及每個懸置所處的懸置點的物理特性參數;基于至少一個懸置的特征參數進行懸置建模,獲取懸置模型;基于懸置模型執行整車的駕駛性虛擬標定。
可選地,懸置的類型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橡膠懸置、液壓懸置和空氣彈簧懸置。
可選地,懸置點的物理特性參數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懸置點相對于整車坐標系的位置坐標、懸置點相對于整車坐標系三個方向的剛度、懸置點相對于整車坐標系三個方向的阻尼。
可選地,基于至少一個懸置的特征參數進行懸置建模,獲取懸置模型,包括:讀取每個懸置所處的懸置點的物理特性參數;基于每個懸置點的物理特性參數,至少獲取每個懸置點在不同方向上的作用力;從不同方向上的作用力中,提取每個懸置點的縱向作用力;合成每個懸置點的縱向作用力,生成每個懸置點在單方向上的作用力;基于每個懸置點在單方向上的作用力進行建模,生成懸置模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6737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OTFS信號處理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復配型活性炭、其制備方法及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