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鈦合金焊絲性能的加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566398.1 | 申請日: | 2021-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610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4 |
| 發明(設計)人: | 郭萍;潘浩;侯紅苗;張菁麗;毛小南;秦成;張永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23K35/32 | 分類號: | B23K35/32;B23K35/4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創知專利事務所 61213 | 代理人: | 魏法祥 |
| 地址: | 710016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鈦合金 焊絲 性能 加工 方法 | ||
1.一種提高鈦合金焊絲性能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鈦合金焊絲由以下質量分數的成分組成:Al 1.5%~2.5%,V 1.0%~2.0%,余量為Ti及不可避免的雜質;所述鈦合金焊絲中Fe≤0.2%,O≤0.1%、C≤0.07%、N≤0.04%、H≤0.002%,Si≤0.1%;
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0級海綿鈦,Al-V中間合金,鋁豆和TiO2粉末混合后進行壓制,得到自耗電極,然后將自耗電極進行三次真空自耗電弧熔煉,得到鑄錠;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得到的鑄錠在相變點以上80℃~240℃保溫后進行2火次開坯鍛造,然后進行空冷,之后在相變點溫度以下20℃~50℃保溫后進行2~3火次大變形量鐓拔鍛造,再在空冷后得到鍛坯;
步驟三、將步驟二中得到的鍛坯在相變點以下20℃~50℃保溫后進行2~3火次軋制,然后在空冷后得到細棒;所述細棒的直徑不大于10mm;
步驟四、將步驟三中得到的細棒在相變點下50℃~80℃保溫后進行熱拉拔規圓,并進行表面扒皮拋光及修傷,得到光棒;
步驟五、將步驟四中得到的光棒進行多道次冷軋后進行表面清潔并修傷,然后進行氣氛保護退火,得到絲坯;
步驟六、將步驟五中得到的絲坯進行多道次輥磨拉伸后進行酸洗清潔,然后進行退火,得到絲材;
步驟七、將步驟六得到的絲材進行表面扒皮磨光處理,得到鈦合金焊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鈦合金焊絲性能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2火次開坯鍛造的過程為:在相變點以上150℃~240℃保溫后進行三鐓三拔鍛造后冷卻修磨,然后在相變點以上80℃~120℃保溫后進行三鐓三拔鍛造后冷卻修磨,其中終鍛溫度不低于800℃,累計變形量不小于75%;所述大變形量鐓拔鍛造為進行變形量不小于70%的三鐓三拔鍛造,所述大變形量鐓拔鍛造空冷后進行修磨;所述鍛坯為直徑不大于130mm的棒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鈦合金焊絲性能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軋制工藝單火次的軋制變形量不小于6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鈦合金焊絲性能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和步驟三中所述保溫的時間均滿足t=η×D,其中,t為保溫的時間,單位為min,η為加熱系數,η取0.6~0.9,D為所述鍛坯的最小厚度或細棒的直徑,單位為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鈦合金焊絲性能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五中所述多道次冷軋的總變形量不超過75%;所述氣氛保護退火的過程為:在氬氣氣氛下加熱至700℃~750℃后保溫30min~90min。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鈦合金焊絲性能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六中所述多道次輥磨拉伸的總變形量不超過80%,所述退火的過程為:在真空條件下,加熱至620℃~650℃后保溫1h,然后加熱至670℃~680℃后保溫3h,再加熱至700℃~720℃后保溫1h。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鈦合金焊絲性能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七中所述鈦合金焊絲的直徑為1.6mm~3mm,所述鈦合金焊絲滿足:Rm不小于490MPa,A50不小于20%,其中Rm為抗拉強度,A50為原標距為50mm的材料的延伸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未經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6639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