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季節性凍土的無源式路基防凍設備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549145.3 | 申請日: | 2021-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3477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4 |
| 發明(設計)人: | 黃獻文;姚直書;程樺;蔡海兵;李凱奇;王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C3/06 | 分類號: | E01C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盛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李瑞雨 |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季節性 凍土 無源 路基 防凍 設備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用于季節性凍土的無源式路基防凍設備,用于對路基(14)防凍,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電裝置,所述供電裝置包括溫差發電機構、設置在所述溫差發電機構冷端的散熱機構、設置在所述溫差發電機構熱端的供電用重力熱管(2);
換熱裝置,所述換熱裝置包括換熱用重力熱管(3)、埋設在所述路基(14)內的保溫管(7)、自補水機構、循環水管(11);所述換熱用重力熱管(3)用于為所述循環水管(11)提供熱量,所述循環水管(11)靠近出水口的一端繞設在所述自補水機構外,并且所述循環水管(11)的出水口伸入至所述自補水機構的進水端內,所述循環水管(11)的進水口與所述保溫管(7)的一端固接,所述保溫管(7)的另一端與所述自補水機構的出水端連通,所述自補水機構的出水端與所述保溫管(7)連通,所述自補水機構用于自動補充和輸送循環水;所述供電用重力熱管(2)和所述換熱用重力熱管(3)均埋設在地下;
中央處理器(9),所述中央處理器(9)與所述溫差發電機構、所述自補水機構電性連接,所述供電用重力熱管(2)內、所述換熱用重力熱管(3)內、所述路基(14)內均設有若干與所述中央處理器(9)無線傳輸的溫度傳感器(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季節性凍土的無源式路基防凍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電用重力熱管(2)的外側壁中上部固接有保溫棉(1);
所述換熱用重力熱管(3)的外側壁中上部、頂部均固接有所述保溫棉(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季節性凍土的無源式路基防凍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電用重力熱管(2)和所述換熱用重力熱管(3)均為密封鋼管;
所述換熱用重力熱管(3)的內腔頂部固接有換熱銅管,所述換熱銅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循環水管(11)固接,所述換熱用重力熱管(3)通過所述換熱銅管為所述循環水管(11)提供熱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季節性凍土的無源式路基防凍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差發電機構為溫差發電片(4),所述溫差發電片(4)的冷端設有所述散熱機構,所述溫差發電片(4)的熱端設有所述供電用重力熱管(2),所述溫差發電片(4)與所述中央處理器(9)電性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季節性凍土的無源式路基防凍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補水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路基(14)一側的自補水水泵(5)、安裝在所述自補水水泵(5)進水端的托盤(12),所述托盤(12)的頂部敞口,所述托盤(12)內側壁上可拆卸連接有過濾網(13);
所述循環水管(11)靠近出水口的一端繞設在所述自補水水泵(5)和所述托盤(12)外,所述循環水管(11)的出水口伸入至所述托盤(12)內,并且所述循環水管(11)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過濾網(13)的頂部。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季節性凍土的無源式路基防凍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機構為翅片散熱器(6),所述翅片散熱器(6)設置在所述溫差發電片(4)的冷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季節性凍土的無源式路基防凍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管(7)埋設在所述路基(14)內部的兩側和中段,并且所述保溫管(7)埋設在所述路基(14)內部兩側的密度大于埋設在所述路基(14)內部中段的密度。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季節性凍土的無源式路基防凍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電裝置還包括埋設在所述路基(14)內的壓力發電機構,所述壓力發電機構電性連接有所述中央處理器(9)。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季節性凍土的無源式路基防凍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處理器(9)用于存儲所述溫差發電片(4)、所述壓力發電機構產生的電能,所述中央處理器(9)還用于接收若干所述溫度傳感器(10)的監測數據并控制所述自補水水泵(5)的運行速度。
10.一種用于季節性凍土的無源式路基防凍設備的施工方法,基于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用于季節性凍土的無源式路基防凍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工程環境勘察:勘察地層中溫度、地質條件及現場環境溫度;
步驟二、結構設計:設計供電用重力熱管(2)、換熱用重力熱管(3)的型號、尺寸和深度,設計溫差發電機構、自補水機構的功率;
步驟三、路基保溫管安裝:挖路基(14)、埋設保溫管(7)、路基(14)回填;
步驟四、供能裝置安裝:安裝供電用重力熱管(2)、溫差發電機構、散熱機構;
步驟五、保溫裝置安裝:安裝自補水機構、循環水管(11)、換熱用重力熱管(3),將循環水管(11)靠近出水口的一端繞設在自補水機構外;
步驟六、輔助系統安裝:安裝溫度傳感器(10);
步驟七、首次運行監測;
步驟八、長期運行反饋;
步驟九、后期維護:定期清除自補水機構中的垃圾,并進行潤滑維護,當自補水機構缺水時進行補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理工大學,未經安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4914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老青茶快速烘干的方法
- 下一篇: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