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的地面排水防澇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543251.0 | 申請日: | 2021-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347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14 |
| 發明(設計)人: | 方東偉;王禹冬;陳巖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同信同和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11/22 | 分類號: | E01C11/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誠志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吳林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唐冶西***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海綿 城市規劃 建設 地面 排水 防澇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的地面排水防澇裝置,涉及城市規劃建設領域,針對現有的城市道路排水效果較差,易造成城市內澇的問題,現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基體,所述基體的頂端鋪設有機動車路面和非機動車路面,且所述機動車路面與非機動車路面均為透水水泥混凝土層,且兩個相鄰的所述機動車路面之間設置有隔離帶,所述基體內部布設有沿其長度方向分布的排水管道,且所述基體的頂端開設有兩個呈對稱分布的雨水蓄滲槽。本發明能夠對路面積水進行有效的蓄水收集,減緩排水管道的排水壓力,緩解城市道路內澇現象,同時能夠對收集的雨水進行過濾處理,起到一定的蓄水、凈水作用,方便對路面清洗以及路邊綠植灌溉操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城市規劃建設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的地面排水防澇裝置。
背景技術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海綿城市”并不是推倒重來,取代傳統的排水系統,而是對傳統排水系統的一種“減負”和補充,最大程度地發揮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現有的城市排水管道排水效果較差,經常導致城市內澇,造成經濟損失,并且在排水時容易造成排水管道堵塞,從而加重城市內澇現象,因此,為了解決此類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適用于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的地面排水防澇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適用于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的地面排水防澇裝置,解決了現有的現有的城市道路排水效果較差,易造成城市內澇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適用于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的地面排水防澇裝置,包括基體,所述基體的頂端鋪設有機動車路面和非機動車路面,且所述機動車路面與非機動車路面均為透水水泥混凝土層,且兩個相鄰的所述機動車路面之間設置有隔離帶,所述基體內部布設有沿其長度方向分布的排水管道,且所述基體的頂端開設有兩個呈對稱分布的雨水蓄滲槽,所述雨水蓄滲槽位于相鄰的機動車路面與非機動車路面之間,且兩個所述雨水蓄滲槽位于兩個所述排水管道之間,相鄰的雨水蓄滲槽與排水管道相互連通;
所述雨水蓄滲槽的頂端鋪設有多個結構相同的蓋板,所述雨水蓄滲槽內部鋪設有多個結構相同且與蓋板對應設置的第一過濾板,且所述第一過濾板與蓋板之間連接有兩個呈對稱分布的連接管,所述第一過濾板與蓋板之間設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機構。
作為優選的,所述機動車路面與非機動車路面上設置有排水口,且所述排水口處安裝有柵格板。
作為優選的,所述基體位于雨水蓄滲槽的兩側均開設有多個等間距分布的下滲孔,且所述下滲孔沿雨水蓄滲槽的長度方向分布,所述下滲孔的下端與雨水蓄滲槽連通,且所述下滲孔的上端與基體的上方連通。
作為優選的,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固定架、牽引繩、拉板、固定板、復位彈簧、活動板以及定位桿,所述蓋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兩個呈對稱分布的固定架,且所述固定架呈U型設置,所述固定架的兩側內壁之間滑動安裝有拉板,且所述拉板的頂端連接有牽引繩,所述第一過濾板的一側與其頂端之間開設有相互連通的穿線槽,且所述穿線槽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固定板,所述穿線槽內滑動安裝有活動板,且所述活動板與固定板之間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所述牽引繩的端部貫穿蓋板、連接管和穿線槽與活動板固定連接,所述活動板遠離復位彈簧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定位桿,所述基體上開設有與定位桿匹配的定位孔,且定位孔位于雨水蓄滲槽的側邊。
作為優選的,所述蓋板上開設有貫穿其上下兩端的穿孔,且所述穿孔與牽引繩匹配,且所述穿孔內壁、連接管內壁以及穿線槽內壁均呈平滑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同信同和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未經山東同信同和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432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