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531917.0 | 申請日: | 2021-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466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9 |
| 發明(設計)人: | 畢方成;陳春曉;畢勝成;孟榮華;王雙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平洋康泰科學儀器(濟南)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43 | 分類號: | A61B17/43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劉元霞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濟***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腔道 人工授精 移植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包括導管座、導管和內支撐絲。導管由導管外管和導管內管組成,且導管外管和導管內管分別采用不同硬度的材料制成。導管內管為雙腔管道,一個管道內容納有內支撐絲,另一個管道用于精液移植。雙腔通道及內支撐絲的設置加強了導管的可控性,使導管前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預先彎曲成需要的形態或角度,更易于通過宮頸,且操作簡單,不需要額外使用導管支撐件;位于導管遠端的導管內管材質柔軟,對宮頸和子宮內膜的損傷減到最低;位于導管近端的導管外管材質剛硬,可控性更好;導管前端圓潤光滑,可順暢通過宮頸,防止損傷子宮內膜;導管端部兩側開孔使得精液更易于分散于子宮內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雙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
背景技術
人工授精是一種輔助生殖技術,通常采用移植管將精液經陰道推達子宮中以達到受孕目的。現有的人工授精移植管的導管通常由單一材料制成,導管的不同位置處的軟硬度是一致的,不能適合臟器的生理彎曲,也不方便配合施術操作者操作。例如,CN208756115U公開了一種人工授精移植管,其管體軟硬度是均勻不變的。此外,現有的人工授精移植管的導管通常采用頂端開口的方式,精液僅由頂端開口進入子宮中,不利于精液在子宮內的分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包括導管座、導管和內支撐絲;所述導管由導管外管和導管內管組成,所述導管內管套設在所述導管外管內,所述導管內管的外表面與所述導管外管的內表面緊密貼合,所述導管內管相對于所述導管外管具有延伸出的部分,構成導管的遠端部分;所述導管外管的一端與所述導管座相連接,所述導管外管的另一端設有距離指示標識;所述導管內管的靠近端部位置處設有側開孔,所述導管內管的前端圓潤光滑;所述導管內管為雙腔管道,一個管道空間較小,用于容納所述內支撐絲,另一個管道空間較大,用于精液移植。
優選的,所述內支撐絲由不銹鋼制成,用于支撐所述導管內管,以便將所述導管內管預先彎曲成需要的形態或角度。
優選的,所述側開孔為兩個,便于精液在子宮內分散。
優選的,所述導管內管由柔性材料制成,可將對宮頸和子宮內膜的損傷減到最低,所述導管外管由剛性材料制成,可控性好,便于術者操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優點是,雙腔通道及內支撐絲的設置加強了導管的可控性,使導管前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預先彎曲成需要的形態或角度,更易于通過宮頸,且操作簡單,不需要額外使用導管支撐件;位于導管遠端的導管內管材質柔軟,對宮頸和子宮內膜的損傷減到最低;位于導管近端的導管外管材質剛硬,可控性更好;導管前端圓潤光滑,可順暢通過宮頸,防止損傷子宮內膜;導管端部兩側開孔使得精液更易于分散于子宮內部。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實施例的雙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的示意圖;
圖2本發明實施例的雙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發明所限定的保護范圍之內。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雙腔道人工授精移植管包括導管座1、導管和內支撐絲5。導管由導管外管2和導管內管3組成,導管內管3套設在導管外管2內,導管內管3的外表面與導管外管2的內表面緊密貼合,導管內管3的長度大于導管外管的長度,其延伸出的部分構成導管的遠端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平洋康泰科學儀器(濟南)有限公司,未經太平洋康泰科學儀器(濟南)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319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