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靜電紡絲制備金屬-氮分子/石墨烯/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528296.0 | 申請日: | 2021-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921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俊中;許翔翔;鄭方才;肖娟定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大學綠色產業創新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7/24 | 分類號: | B01J27/24;B01J35/02;B01J35/06;B01J37/08;B01J37/34;C25B1/23;C25B1/50;C25B11/091;H01M4/86;H01M4/9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喬恒婷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靜電 紡絲 制備 金屬 分子 石墨 納米 纖維 復合材料 方法 及其 應用 | ||
1.一種靜電紡絲制備金屬-氮分子/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含有金屬、氮元素的前驅體、高分子聚合物配成紡絲溶液進行靜電紡絲,獲得金屬-氮分子/聚合物復合納米纖維膜;然后將所得的復合納米纖維膜依次進行預氧化、碳化處理,即得到金屬-氮分子/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將含有金屬、氮元素的前驅體和高分子聚合物加入有機溶劑中,在室溫下攪拌12h,形成均勻且有一定粘度的混合溶液;
步驟2:將步驟1獲得的混合溶液轉移到靜電紡絲容器盒中,在30-50mm/min的掃速下進行紡絲,電壓設定為20-30kV,空氣濕度保持在30%RH左右,調整紡絲距離為15cm,得到金屬-氮分子/聚合物納米纖維膜;
步驟3:將步驟2所得金屬-氮分子/聚合物復合納米纖維膜在空氣氣氛下進行預氧化處理,高溫煅燒后即可獲得金屬-氮分子/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所述含有金屬、氮元素的前驅體為血紅素鐵、酞菁銅、酞菁鐵等含有M-N4分子中心的物質;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為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乙烯醇縮丁基;所述含有金屬、氮元素的前驅體和高分子聚合物以及有機溶劑的質量比為0.005-0.025:0.06-0.10: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3中,預氧化處理時的氧化溫度為180-300℃,預處理時間為1-3h;高溫煅燒在高純氣體的氣氛中進行,煅燒溫度為800-1100℃,煅燒時間為1-2h。
5.一種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方法制備得到的金屬-氮分子/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金屬-氮分子/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作為催化劑催化氧還原ORR和二氧化碳電還原CO2RR反應。
6.一種靜電紡絲制備金屬-氮分子/石墨烯/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含有金屬、氮元素的前驅體、石墨烯、高分子聚合物配成紡絲溶液進行靜電紡絲,獲得金屬-氮分子/石墨烯/聚合物復合納米纖維膜;然后將所得的復合納米纖維膜依次進行預氧化、碳化處理,即得到金屬-氮分子/石墨烯/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將含有金屬、氮元素的前驅體、石墨烯和高分子聚合物加入有機溶劑中,在室溫下攪拌12h,形成均勻且有一定粘度的混合溶液;
步驟2:將步驟1獲得的混合溶液轉移到靜電紡絲容器盒中,在30-50mm/min的掃速下進行紡絲,電壓設定為20-30kV,空氣濕度保持在30%RH左右,調整紡絲距離為15cm,得到金屬-氮分子/石墨烯/聚合物納米纖維膜;
步驟3:將步驟2所得金屬-氮分子/聚合物復合納米纖維膜在空氣氣氛下進行預氧化處理,高溫煅燒后即可獲得金屬-氮分子/石墨烯/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所述含有金屬、氮元素的前驅體為血紅素鐵、酞菁銅、酞菁鐵等含有M-N4分子中心的物質;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為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乙烯醇縮丁基;所述石墨烯、含有金屬、氮元素的前驅體、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機溶劑的質量比為0.0005-0.005:0.005-0.025:0.06-0.11:1。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3中,預氧化處理時的氧化溫度為180-300℃,預處理時間為1-3h;高溫煅燒在高純氣體的氣氛中進行,煅燒溫度為800-1100℃,煅燒時間為1-2h。
10.一種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方法制備得到的金屬-氮分子/石墨烯/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金屬-氮分子/石墨烯/碳納米纖維復合材料,作為自支撐的催化劑,雙功能電催化ORR、CO2RR反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大學綠色產業創新研究院,未經安徽大學綠色產業創新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2829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