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管道鎖緊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1522696.0 | 申請日: | 2021-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475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喆;龔君來;劉敏;王敏;吳光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9C70/36 | 分類號: | B29C70/36;B29C70/54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牛晶晶 |
| 地址: | 43006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管道 裝置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管道鎖緊裝置,涉及復合材料制造裝備技術領域,該裝置包括鎖緊組件所述鎖緊組件包括第一壓塊組件和第二壓塊組件,所述第一壓塊組件和第二壓塊組件對稱設置于所述管道的兩側,所述第一壓塊組件和第二壓塊組件之間距離可調;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與所述鎖緊組件相連,所述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所述第二壓塊組件向所述第一壓塊組件運動以鎖緊所述管道。本發(fā)明通過在管道外側對稱布置壓緊裝置,并用驅動組件對壓緊裝置進行運動控制。本方案在極大地減少人力資源投入的同時,使得管道受力均勻大小合適,不會出現破損等現象。有效解決了復合材料灌注成型工藝中的注膠管道高可靠、智能化以及快速化鎖緊與釋放技術難題。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復合材料制造裝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管道鎖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發(fā)展,復合材料灌注成型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復合材料灌注成型是指將復合材料液體(比如液體樹脂)注入到預成型體的閉合模腔內,液體樹脂在流動充模的同時完成樹脂與纖維的浸潤并經固化成型為制品的一類制備技術。液體灌注成型工藝中通常采用真空輔助樹脂轉移,為加快樹脂浸潤速度,提高成型效率,大型構件成型系統(tǒng)中一般布置多個注膠管道。注膠管道的啟閉順序和開關時間直接影響到復合材料的成型效率與制件質量。
然而,本申請人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注膠管道的開關控制是技術難點。這是因為樹脂具有粘性較大的特性,在其注射時會樹脂殘留在注膠管道中,而在注膠完成后還需要進入若干小時的固化階段,此時管道內的樹脂也會硬化。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截止閥來控制注膠管道內部樹脂的流動,閥件在使用時容易與硬化樹脂作用從而損壞閥件,造成生產成本升高。所以在復合材料灌注成型工藝中,注膠管道的開啟與關閉一般通過人工手動彎折管道完成的,但這種方法存在如下幾個問題:1.人工手動彎折管道,管道鎖緊力小,易損壞管道造成有毒樹脂流出;2.對于大型復合材料構件,注膠管道數量較多,手動操作繁瑣,人力資源需求大;3.從接受鎖緊指令到手動完成鎖緊過程存在時間滯后,影響注膠質量。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復合材料液體成型輸送管道鎖緊響應慢且鎖緊件容易損壞的問題。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括:
底座;活動底板,其設于所述底座的頂面上,所述活動底板上設有管道固定環(huán),所述管道固定環(huán)用于固定管道;鎖緊組件,其至少部分設于所述活動底板上,所述鎖緊組件包括第一壓塊組件和第二壓塊組件,所述第一壓塊組件和第二壓塊組件對稱設置于所述管道的兩側,所述第一壓塊組件和第二壓塊組件之間距離可調;驅動組件,其設于所述底座的頂面上,所述驅動組件與所述鎖緊組件相連,所述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所述第二壓塊組件向所述第一壓塊組件運動以鎖緊所述管道。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壓塊組件包括兩個沿所述管道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第一壓塊;
所述第二壓塊組件包括兩個沿所述管道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二壓塊,所述第二壓塊與所述驅動組件連接,所述每個第二壓塊的位置和形狀均與一個第一壓塊對應。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活動底板上設有豎直擋板,所述第一壓塊設于所述豎直擋板與所述第二壓塊相對的側面上。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豎直擋板與所述第二壓塊相對的側面上設有導向柱,所述豎直擋板通過所述導向柱與所述第一壓塊連接,所述導向柱可同時穿設在對應的所述第二壓塊和第一壓塊中。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活動底板上設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壓塊組件在所述管道長度方向的位移。
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
所述底座靠近所述第一壓塊組件的一端設有擋塊和頂推螺柱,所述頂推螺柱穿過所述擋塊與所述活動底板相連,所述頂推螺柱可通過在所述擋塊中伸縮以驅動所述活動底板在所述底座上移動。
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底座大致呈長方體,所述底座的頂面上的四個角均設有吊環(huá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226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能量修正的標貫試驗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低衰耗LED照明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