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計量異常情況下用于電量回溯的復合式估算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520285.8 | 申請日: | 2021-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185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夢菲;周翔宇;吳延超;余宜澤;白付東;杜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西咸新區供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18 | 分類號: | G06F17/18;G06Q10/00;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紅霖 |
| 地址: | 712046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計量 異常 情況 用于 電量 回溯 復合 估算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計量異常情況下用于電量回溯的復合式估算方法及系統,屬電力系統二次回路計量領域,通本發明將多種不同形式的故障結合為一個計算方法,此舉通過查表法、更正系數法、估算法三種方式相互補充,保證工作者能夠快速、規范的計算出追補電量。提出現場實測和現場勘查客戶用電器等方式,提高異常情況下電量回溯準確度。本發明融合多種異常情況,把電量追補場景擴大到需要電量回溯的場景,有效提高了估算方法的適用范圍。通過優化后的計算方式和更大的使用范圍為后期電量追補和關口電量測算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礎,進一步推進了供用電雙方維護自身利益的訴求。本發明既能保證供電方降低營業損失提高工作質效,又能提高用電方安全用電意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電力系統二次回路計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計量異常情況下用于電量回溯的復合式估算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電能計量裝置是基礎計量資產,提供準確計量是供電公司的重要職責,是供電企業向用戶收取電費的重要依據。然而由于各種人為、非人為因素如用戶竊電、接線錯誤和各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如計量裝置出現故障、偏差等的情況下,電能計量裝置出現多計、漏計和錯計現象普遍存在,電量回溯不夠精準將會對供、用電雙方產生較大影響。
目前大多數計量異常情況下,電量追蹤測算是由計量人員根據故障類別,采用帶入更正系數公式法計算,或以估算法為基礎進行估算。前者直接套入公式而省略了更正系數的具體分析步驟,節省了大量計算時間。后者適用于無法通過更正系數法計算追補電量而需要結合日常電量進行估算的異常情況,如:電表燒毀,電能表全相失壓斷流導致采集掉線。通常以用戶近三個月正常情況下電能結合故障時間為基礎實現故障期間電能量估算。
前者利用傳統更正系數公式表計算往往需要工作人員有較高的故障分析能力,根據經驗和現場實際情況判斷故障類型,查詢更正系數公式進行手動追補計算。此方法對工作人員技術水平和計算能力要求較高。另外需要強調的是,根據《利用全電子表失壓記錄功能進行電量追補》一文中計算過程(河南電力公司李興華、方志敏,2010),在二次存在殘壓的二元件計量裝置異常情況下,傳統方式忽略了二次線電壓不為零這一事實,直接帶入更正系數表內單相失壓公式計算,造成結果誤差較大。
后者未考慮到外部環境變化、客戶用電性質、近期用電負荷使用情況等因素帶來的電量波動,往往估算不夠科學嚴謹、精準度低、說服力不足,再加上個人計算中差異性習慣導致的人為誤差。
綜上所述,現行計算追補電量方法存在問題可歸納為:1.計算過程不夠嚴謹。2.追補過程書面化程度低。3、數據來源模糊。4、追補結果的精確程度高度依賴于工作人員的計算能力和技能等級。5、工作人員現場取樣不足,導致部分計算數據缺失。以上問題常常導致用戶無法接受計算結果并對結果存在異議,使追補工作進展緩慢,困難重重。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計量異常情況下用于電量回溯的復合式估算方法及系統,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異常用電追補電量計算結果接受度低的缺陷性技術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計量異常情況下用于電量回溯的復合式估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根據采集的參數狀態判斷計量異常類型,根據計量異常類型匹配異常類型的計量方法;所述計量異常類型包括計量裝置接線異常、電能表全相損壞、電能表誤差超限、互感器倍率不符和互感器誤差超限;
將計量所需的數據作為輸入參數輸入至異常類型的計量方法中,獲取故障期間少計量電量。
優選地,計量裝置接線異常的輸入參數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西咸新區供電公司,未經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西咸新區供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52028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